农耕之源 寻根之旅

2017-01-11 16:02:00 [责编:王雪晴]
字体:【

农耕之源,寻根之旅

——聚焦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之五(常德篇下)

上图:4月11日,采访团在参观常德诗墙。该诗墙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全长4公里,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上图:4月10日,常德市澧县城头山旅游景区,采访团实地采访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4月13日,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提质改造后的白鹤镇,木窗白墙黛瓦的特色显现江南民居风貌。

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李寒露

撑一支长篙,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向历史更深处漫溯,那留在历史最远处的,便是澧水下游的虎爪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早在距今3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华夏农耕文明从这里起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春天出发,让我们在农耕之源来一场寻根之旅吧。

1 在“中国最早的城市”,探寻先祖的故园

春日的泥土散发着迷人芬芳。雨后天晴,记者站立在常德澧县城头山,眼前明亮开阔、一派生机。这里是神秘的北纬30度附近,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

城头山,广袤而肥沃的澧阳平原,沿武陵山脉而来,东向洞庭湖敞开。走入其中,就走入了神秘的史前世界——

见证岁月变迁的护城河静静流淌,从南面的大门进入一个圆形的城,面积达8万平方米。

“这是水稻田!”20年前,伴随着当地村民的惊呼,3丘平行排列的古稻田展露在世人面前。更令人惊叹的是,水田附近还有人工开凿的几个水塘和多条水沟;在一条田埂上,还发现了一枚看似鲜活的田螺。经科学测定和专家认定,这些6500年前的人工水稻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完好的水稻田遗址,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漫步城头山,每向前跨越一步,泥土中凝固的历史就会离你更近一步。

城中,有最早的集市、最具规模的陶窑。居住遗迹区,有灶台、有院落、有分室而居的套房,还有类似于“神庙”的殿堂式建筑;制窑遗迹区的多个陶窑,曾烧制土块作为建筑材料。

城东,有最大的祭坛。稻田祭祀馆里的大型祭坛、众多祭祀坑,尘封了当时人们祈求神灵的虔诚愿望。

城西南,有最老的城墙。从一段上宽20米、下宽37米、高4.8米的完整城墙剖面,可看到先民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先后4次大规模修筑的清晰痕迹……

你可以尽情地想象:

6000多年前,澧阳平原上,植被茂盛,河网交错,沟壑纵横,水鸟栖息,牛羊悠闲,草房低矮,陶窑冒烟,稻田肥美……

城头山,不仅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完整的古城址,而且内涵丰富、文化序列非常清晰,无处不显现出先民的智慧。城头山遗址先后两次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0年,“城头山——中国最早的城市”大型概念性模型,在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国馆“第一景”展出,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

城头山曾经离我们很远,如今又热闹起来。城头山遗址博物馆、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投资近5亿元建成,已对外开放,跻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5000亩的城头山农业大观园,稻田彩绘创意园、传统农耕体验园、稻田主题酒店、城头山风情小镇正在规划建设。

城头山古城的出现,使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目前,城头山遗址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 来“世外桃源”,远离喧嚣守住一方宁静

根,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份心理慰藉。

寻一个“世外桃源”,来一次身心的放逐,那就来常德的桃花源吧。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便为今日常德市之古称。桃源县城西南侧15公里的水溪之畔,正是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原型。

明陈洪谟编纂的《嘉靖常德府志》载:桃源观,晋人建。桃源山上桃源观,隋末被毁,唐初重建。桃源山下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代诗人张旭游罢桃花溪,寥寥数语勾画出与世隔绝的山水田园风景。

沿着1600多年前武陵渔人的足迹,进入现实中的桃花源风景区,漫山遍野的桃林,桃树枝丫斜出,伸手即可拂得满怀。曲径通幽,可游览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福地洞天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

为还原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胜境,眼下,桃花源景区正在进行全面改造。待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游客从秦溪入,林尽水源;入秦谷,豁然开朗,可见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还可在打谷场、手工作坊、起云台、寰楼等景点体验“诗情栖息”;然后登桃花山、桃源山,感受宋代皇家道场桃川万寿宫的仙道文化,享受隐匿于红尘之外的祥和与宁静。

在桃花源景区,记者见到占地1600亩的桃花源古镇初具雏形。一纵四横的街道和六大广场,沿线布局美食街、湖湘特色商品街、茶文化及手工作坊街、艺术长廊、青年创业街等多元特色主题商业街和文化体验区。与主大街平行的两条水系,从景区入口贯穿古镇,可游船、亲水,可休闲、娱乐。古镇多为中式明清建筑,有四合院、有客栈,斗拱飞檐,雕栏画栋,市井韵味洋溢。

“秦溪弄芳草,桃林听落英。”预计到2017年6月,提质改造后的桃花源景区将揭开美丽面纱。届时,以秦溪为舞台,游客还能欣赏一台美轮美奂的山水实景剧,看桃花源历史文化故事、民间传说一一上演。

3 品民间传唱,领略奇谲瑰丽湘楚文化

“常德德山山有德”。山有德,源于人有德。与尧、舜、禹三代贤君齐名的武陵人善卷,以德施教,开启民智,尧、禹均拜其为师,舜欲将天下禅让,善卷不受,辞帝归隐德山。一粒“善德”的文化种子,从此播种在沅澧两岸,遍传天下,成为中国道德文化的渊源。

追寻先贤脚步,不妨来德山一游,访乾明寺、铁经幢、宋碑等古迹,登孤峰塔,沅水风景尽收眼底。

奇谲瑰丽的湘楚文化,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开始在澧水流域萌芽。屈原长期居住、往来于沅澧流域,听到祀神的乐歌,一路行吟,创造出震古烁今的“楚辞体”。

悠长的文脉,在血管里涌流,开出一朵朵民间艺术奇葩。

刘海砍樵、孟姜女寻夫、刘伯温常德访主……深入人心的各种民间传说,映射出人们正直善良与爱憎分明的品格。

常德鼓书、常德高腔、常德花鼓戏、澧州荆河戏、常德丝弦、澧水船工号子……都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您不妨在悠闲的下午走进茶馆,或在入夜后来到常德市文化馆剧场,放松地坐下来,看一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演出。

常德丝弦,值得一听。只有在丰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上,在江南水乡的婉约韵致中,才能诞生出这样一种活泼俏丽、质朴凝重、以弦乐为主的地方说唱音乐。100多个传统曲目唱尽古今风流,唱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常德鼓书,听得过瘾。不管是大雅之堂,还是山野乡间,圆圆大鼓往台上一放,单人或双人的“打鼓匠”就开始站立演唱或加乐器伴奏演唱。说的,有身边人、身边事,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同时还伴有即兴再创作。

千百年来留下来的美丽传唱,需要用心去感受。这样,你才能真正读懂这一方山水,领略代代相传的湘楚文化精髓。

■相关链接

常德名山旅游景点一览

武陵山和雪峰山如两条巨大的手臂,从常德的西部环绕过来,拥抱着常德这片山川秀美、江河迂回的大地。来常德,不仅要亲水,更要看山。

【壶瓶山】

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主峰海拔2098.7米,有“湖南屋脊”之誉。因为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内原始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4%,有大量珍稀动植物栖身于此,是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拥有难得一见的“一线天”绝境峡谷景观数十处。主要景点项目,一是原始生态游,目前开通了石碾子沟和象鼻子沟两条生态旅游线;二是“湖南屋脊生态漂”,漂流游道设在湖南最长的一条峡谷——“龙文峡”中,目前开通的漂流线长22公里,有20多处急湾、50多个险滩,落差近90米,历时3个小时。

【乌云界】

桃源县西南部的乌云界,地处雪峰山余脉北坡,总面积53.7万亩,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两座中型水库、2条沅水支流、1万余亩原始次生林、两万余亩芭茅山地,构成了融林、灌、草、溪于一体的多种微域小环境,是回归自然、修身避暑的游览胜地。

乌云界自然保护区还与桃花源风景区、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形成了山环水绕、遗世独立的大桃花源。

【夹山】

夹山的自然风光誉播海内外,这里的灵泉禅院、闯王陵园、碧岩泉、洗墨池等众多人文景观,是集佛门的清净、皇陵的肃穆、茶禅的和谐、山水的妩媚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其中,夹山寺始建于晋代,曾经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御修”,为“楚南名刹”。

【星德山】

位于桃源县热市镇的星德山是道教名山,人称“道兴紫覆之地”。据考证,此地的宗教活动“始于唐而盛于明”。

星德山紫砂岩开采便利,所以古建筑皆为石结构。现存的星子宫、寝宿殿、火工殿、王爷殿、百子堂、南天门等建筑,风格统一,结构严谨,蔚为大观,为湖南乃至国内所罕见,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道教发展脉络的活化石。

【太阳山】

武陵山一路向东,最后一座高峰就是太阳山,主峰海拔568米。

太阳山森林公园目前已开发5公里脊岭登山游道,有600米长壁雕花廊、太阳殿金顶,有先后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的天然太阳神像、盘古坐像,分别被授予“年代最久的楚人祭祀天然太阳神像”和“最多原生石垒砌的石像”的称号。

山下的太阳谷,为常德市近年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是乡村休闲游的好去处。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