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这些濒临绝迹的小吃,你吃过几种?

2017-01-11 18:14:40 [来源:大怀化] [责编:康蒙]
字体:【

如今怀化的小吃市场越来越丰富和豪华,却也越来越异地化,什么“成都串串”、“香港甜品”、“卤、油爆、十三香的龙虾”等等,而本地小吃只能在一些其貌不扬的小摊贩或简陋环境才能吃到。在不经意间,你错过的可能不仅是一道小吃,而是一种美食文化……

凉粉几乎贯穿许多怀化人青春的记忆,冰凉透心、消暑解渴、百喝不厌,加上红糖水、配点甜酒、洒些芝麻,这个味道不是一根哈根达斯能比 拟的!如今在怀化人的冷饮中选择中,它可能连前十都排不上号了……

——“ 凉粉 ”

灯盏粑在有些县区又叫油粑粑、油灯盏,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圆形的菜油灯盏,故而得名。外皮原料为大米与黄豆浸泡后磨成的米浆,豆腐和葱花为主料,用新鲜的猪油炸制。吃起来外焦里嫩,葱香四溢,现在跑几个大街转几个小巷,也不一定能找到卖家。

——“ 灯盏粑 ”

米豆腐的形状在怀化每个县区都不一样,有的是方块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方形,但无论哪个形式的存在,米豆腐饿能当饭吃,饱能做小吃。有的地方淋上西红柿酱、放些油辣椒、洒些葱花,一碗酸辣米豆腐绝对是厌食人群的良方。

——“ 米豆腐 ”

敲糖有些县城又叫琴糖、打糖,是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确切来说这是汉族的一种小吃,但在怀化各地也曾风靡一时,有原味和芝麻味,以前总觉得卖敲糖的大爷很抠,几毛钱敲一小坨,每次也吃不完,放久了还粘糊糊。现在随街叫卖的敲糖大爷似乎很少见了……

——“ 敲糖 ”

又一道汉族小食,在怀化各地流传至今,街道但凡有油炸小摊便少不了春卷的存在。一份小卷里面包含了葱花、香干、花生、韭菜、大方一点的摊贩还包有腊肉,想到这里口水已留出。虽然现在一些餐馆也会制作春卷供食客体验,但已没有了当初的味道……

——“ 春卷 ”

马打滚曾在怀化各地屡见不鲜,部分县区也叫“元宝”或“扯糍粑”。每当听见路过的一声声“马打滚,又香又甜的马打滚”,千年遇到一回买马打滚的小推车啊!小小的糯米丸子裹着最爱的黄豆粉,一口一个超满足。(其实马打滚就爱吃外面的黄豆粉,可惜老板不单卖黄豆粉,自己也会觉得不划算嘛!)

——“ 马打滚 ”

这是儿时深深的记忆,炸香菜团子、茼蒿面团,裹上面粉,加入适量的盐,过油炸成型,吃后根本停不下来。虽然这种小吃没在摊贩中出现过,但60前的人应该都会制作,长大后被各种外来美食洗涤,都快忘了这种家的味道。简单的食材,普通的手法,却变成了老一辈手里的美味。

——“ 炸菜面团 ”

绿豆稀是用绿豆和大米做成,浓一点叫“绿豆粥”、稀一点才是“绿豆稀”。绿豆稀最适合夏天,特别是冰镇过后,那冰爽真的没有谁了!现在大街上售卖的绿豆稀都是加工成品,基本上绿豆花与清水一分为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早年那种真正的“绿豆稀”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 绿豆稀 ”

那时候我们概念中爆米花一定是要“爆”的,把玉米等谷物交给魔术师一样的爆米花师傅,他把谷物放进炸弹一样的容器中,经过火烤和不停滚转,然后“砰”的一声巨响,爆米花就这样出来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难得一见,吃的爆米花也是机器速成的,失去了那种“害怕”而又“期待”的感觉……

——“ 手摇爆米花 ”

画糖人是每人70、80、90后最熟悉不过的糖味,怀化有的县区叫“转糖人”、“转龙”,常出没于各个学校门口,一毛钱只能买个糖饼吃,两毛才可以转,转到什么动物就给画什么,大家最想转的就是龙凤,因为糖多划算嘛!有美术细胞的糖人师傅画的动物真的栩栩如生,但有的菜鸟级师傅画的还不如买个糖饼吃……

——“ 画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