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惊现“三江口”古河道

2017-06-15 11:07:58 [来源:新湖南] [责编:康蒙]
字体:【

2000多年来,关于岳阳的地名,有过很多变化甚至转音,比如说,岳阳曾经就叫“巴丘”、“巴陵”、“岳州”,鹿栖湾叫成了“芦席湾”,但有一个地名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三江口”。

中国文字中,最早出现“三江口”地名的是在《三国志》里面:“┈┈孔明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这里的“三江口”,只能是巴丘城附近、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的“湖口”,在这个湖口处,湘江携带沅澧汇入长江怀抱。问题是,今天在岳阳根本就数不出三条江来,数来数去,也只有湘江与长江两条江。为了凑这个“三”,有人将长江拆分为“荆江”与“扬子江”,这是不科学的,历史上也没有过这样的分法。

现在城陵矶附近的的三江口,长江在这里拐了一个湾,表面上只再邀请湘江一条河流东去。

那真正的“三江口”在哪?

6月5日,笔者进入洞庭湖大桥鹿栖湾工地,拍摄建桥工人的劳动场景,在200多米高空的桥塔上,向东望,城陵矶口两江汇合,气势磅礴,向西望,突然发现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观,在岳阳城北的湖面上,竟然真的有三条江合流在一起,形成一个“河口”。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三江口”?

找到君山岛位置,它东部那条江,就是长江故道,中间那个河口,就是沅澧在南洞庭湖合流后形成的江道,最左边的河口就是湘江。

其实,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三江”是一个泛概念,几乎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三江”,甚至有“财源广进达三江”之句。“三江”名称是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最早提出来的,《禹贡》一文中有“三江即入,震泽厎定”之语,这里的“三江”是指流入太湖的松江、钱塘江、浦阳江。在我国西南,还有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组成的“三江源”;在我国东北,也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组成的“三江平原”。狂傲的苏东坡还曾经写过一首诗: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苏杭,苏杭文章数吾弟,我为吾弟改文章。这里的“三江“指的是带“江”的地名:江苏,江西,浙江。

岳阳“三江”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荆江、长江、湘江,二是指长江、湘江、沅江。第一种说法是指现在城陵矶附近的长江与洞庭湖的“湖口”处,第二种说法是指现在岳阳城与君山岛之间的水域。有人质疑第一种说法,认为荆江和长江是一条江,与湘江汇合后只能称“二江口”,虽然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但“三江口”的含意与位置是正确的,不是凑“三”这个数字,而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这,湘江已经融合了沅江、澧水等其它水系。

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岳阳三江口是一个由南向北移动的江口。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中记载,“巴陵城对三江口,岷江为西江,澧江为中江,湘江为南江”。岷江就是指长江,澧江是指澧水与沅江在南洞庭湖合江后的河道。这一现象在上世纪50年代初都能够找到这个江口的轮廓,那个时候没有围垦君山农场,长江水通过濠河经君山岛东则进入洞庭湖,与经过君山岛南则的沅澧老河道牵手,再与等候多久的湘江相会,形成气势恢弘的三江并流现象。这一现象在春夏之交不复存在,但在秋冬季节,洞庭湖大水退去,河道原形显露,“三江口”清晰可见。但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在江湖本身水动力的作用下,各种洲渚的慢慢形成,河道并流现象发生,三江口逐渐由南向北转移,最后才“落户”城陵矶。

原来,“三江口”并没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