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古村,青砖黛瓦凝固了千年的时光

2017-08-16 14:52:05 [来源:新湖南] [责编:康蒙]
字体:【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小编很喜欢这首诗里的意境,

悠长悠长的的小巷,

青砖石板,

白墙黑瓦,

再浮躁的心也会慢慢沉淀。

很多古城或因天灾或因人祸

而渐渐消亡,

或因旅游开发而商业,

去那些游离在人群之外的小村落,

走一走,

看一看,

并没有什么特别,

但就是特别不一样。

这个图片里的村落名曰庙下,

古村位于桂阳县洋视镇,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

盛行于明朝永乐年间。

古村坐南朝北,

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

现存各年代古民居二百八十多栋,

大部分为清代名居。

庙下是雷姓聚居地,

据庙下雷氏族谱记载,

“始祖雷公肇基在任朝内阁主事时弃职归里,

于宋祥符元年(1008年)

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居湖南桂北开派到此地”,

足足千年的时光倒转,

当初那些择居此地的先人,

如今都只是族谱上的一个名字,

而他们的后人依然沿袭这一姓氏,

这就是国人一种对“根”的传承和理解吧。

庙下村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就是对于村子地名、方位的称呼,

白果树下、梁上、南角上、

侧月里、背江头、渣湾、对门江等等,

这些别致的称呼大约只有村里的人

才知道它们到底在哪里。

下图这个地方叫梁上,

确实是村子的脊梁。

村子里的老人正常死亡后,

正式出殡的那天必须到这里停放扎棺并举行悼念仪式,

老人的后辈必须哭娘以示孝道。

梁上平时的功能就是村子露天的文化广场,

石桌、石凳、石板条,

经历漫长的岁月,

被磨得铮亮圆润。

你可以想象得到,在这一片树荫下,

夏日的傍晚,

村子里的老人们拿着蒲扇,

给孩子们讲述着关于庙下的点点滴滴,

先人的佚事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进村的地方,有两片大水塘,

这是湘南农村典型的村落布局,

有聚宝的意思,

也有防火功能。

这座年迈久远的塔楼是村子的至高点,

这是一个集发令和防守于一体的建筑,

据村子的老人们说,

在很久以前,村里如果有事,

管事的登楼敲钟,

全村大小就可以到楼前的雷氏祠堂集合。

而一旦遇到外部势力攻村,

这里居高临下,就是一个堡垒,

第四层上至今保存着枪炮眼。

雷氏宗祠是村子里最重要的地方,

也是整个桂阳县最大的祠堂,

这里是村里红白喜事的聚集地,

村子最大的古戏台就建在这里。

尽管日月更替,

但咿呀咿呀的唱腔依然在庙下村萦绕,

没有什么能改变这份独特的执着与痴迷,

因为老一辈给后人的这份传统的浸染,

根深蒂固,深入骨髓。

弯弯翘起的马头墙,

是江南村落的特色建筑,

一方面它是用作防火功能,

另一方面,

它也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

很多门檐屋角石雕,

都刻有花草鸟兽或是神话人物,

这是古建筑和现代建筑最显著的区别,

有鹿意同“禄”,蝙蝠意同“福”

貔貅招财仙鹤延年

古人多寄情于此,

他们用生命以外的另一种方式传达着一些美好的信念。

漫步曲径通幽的座座庭院,

一砖一瓦都写满了历史的印记,

一巷一弄都洒遍了时光的尘埃,

青青的石板路在村子里纵横交错,

你是否记起了迷失在灯火阑珊处的故乡......

这就是庙下古村,

村前有小溪,

村中有池塘,

村后有山林,

山水相辅相成,

绿水青山绕庙下。

郴州桂阳庙下村

旅/游/攻/略

具体地址

郴州市桂阳县洋视镇

建议游玩

1天

地方特产

桂阳血鸭、桂阳油茶、桂阳坛子肉、油炸肉丸子

交通指南

自驾:从长沙出发往郴州方向,走长张高速转许广高速,再沿S323一直到庙下

公共交通:从长沙坐高铁到达郴州西,附近的汽车站有车直达桂阳,到达桂阳后再打车去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