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刘珍瑜: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

2017-11-01 09:32:30 [责编:刘玉锋]
字体:【

【学习十九大·湖南旅游工作巡礼】

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

中共湘西州委常委 吉首市委书记  刘珍瑜

矮寨大桥

德夯苗寨

近年来,吉首市瞄准建设“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奋斗目标,以项目兴市、改革兴市、实干兴市“三个兴市”发展思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坚持用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坚持用钉钉子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高位推进,一线落实,实干、敢干、快干,吉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城市、十大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名市、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等。2016年接待游客1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3亿元,2017年1-9月接待游客1020.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72亿元,同比增长20.07%、18.26%。

一、贯彻全域发展理念,坚持规划高位引领

坚持用全域旅游思维统筹吉首全局发展,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深度整合。突出规划引领。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完成了《吉首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实行一本蓝图绘到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有效衔接,实现一规统领、多规合一,形成包含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重大项目设计规划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规划建设“1123N”工程,即,建设1个“武陵之心,魅力吉首”旅游中心城,打造1个“大美矮寨、天下奇观”奇观旅游区,培育“山水人文景观轴”、“民族文化聚落轴”2大旅游发展轴,构筑“奇绝景观揽胜区”、“特色文化体验区”、“乡村生态休闲区”3大功能片区,推进N个旅游发展支撑项目。突出管理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发展,用改革的手段来破解矛盾。实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用活机构改革契机,促进旅游和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旅游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引进海外国旅、亲和力等品牌企业提升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市、乡镇、村三级利益分配关系,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积极性。突出品牌创建。吉首拥有矮寨奇观旅游区、乾州古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德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矮寨国家森林公园、峒河国家湿地公园、乾州文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国字号品牌,拥有6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8个中国传统村落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委市政府将市域作为一个休闲旅游大景区、和谐宜居大公园、环境优美大花园来规划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神秘湘西·吉祥首府·天下鼓乡”全域旅游品牌形象。

二、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提质丰富旅游产品

以旅游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丰富旅游产品。加快核心景区提档升级。矮寨奇观旅游区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围绕“矮寨奇观”这一金字招牌和核心主题,从“桥梁奇观、峡谷奇观、苗寨奇观、公路奇观”四个方面,打造鲜明立体、层级丰富,能够给游客带来极致视觉震撼的旅游奇观地标,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矮寨奇观旅游区5A创建完成资源质量国家级评审,区内旅游公路、精品旅游线路完成投资2亿元,水生态治理、悬崖栈道、汽车营地等总投资5.5亿元项目稳步实施。乾州古城百工坊完成建设,“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获评“湖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聚集2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位非遗传承人入驻,成为神秘湘西文化展示窗口。突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养生、教育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涌现出福世庄园、吉祥花谷、勤丰农业观光园等一批文化休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跨界产品,实现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加快旅游服务的全业融合。注重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加强旅游产业要素整合,面向广大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活化时空,形成全天候的旅游产品体系。总投资30亿元矮寨特色旅游小镇、湘西全域影视产业基地完成前期工作,投资8.6亿元红枫谷康养中心项目实现开工,投资1亿元的云裳山村精品民宿、投资7000万元的大格局影视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签约实施。

三、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展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规模,加快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提质基础配套。按照“一体化、便利化、快捷化、无障碍”标准,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总里程100余公里的吉首市旅游公路PPP项目顺利实施,凯莱、厚驿、阳光等高星级标准酒店建成营业,人民广场高星级酒店主体完工,全市旅游宾馆床位数突破35000个。发展智慧旅游。针对游客、企业、管理部门,推进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发展,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旅游纳入智慧城市PPP项目实施,先期启动了矮寨奇观旅游区、乾州古城景区及家庭、中黄、寨龙等乡村旅游精品村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厕所革命。加大旅游景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点、交通集散点、加油站、超市商场等旅游节点厕所建设力度。2017年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50座,实施农村改厕200座,在重点景区及城区、乡村游客集中场所同步规划建设“第三卫生间”。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营造健康文明的厕所文化。

四、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建设脱贫富民产业

乡村休闲旅游成为全市旅游新增长点,预计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有力助推精准脱贫、惠民富民。整合资源,科学编制规划。完成《吉首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中心内涵,连点成线,串景成廊,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文化长廊——特色村寨集群——精品线路连接”的“廊—线—点”精品旅游产品空间格局,确立“一心一廊四环”的空间结构。4条精品环线涉及100多个村寨,构成吉首市特色生态文化村寨集群,让乡村居民分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抓实项目,打造廊道节点。推进各层面扶贫、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围绕乡村旅游“四环”节点村,形成发展合力。2017年落实资金1397万元,以家庭、坪年、中黄等9个乡村旅游扶贫精品村为重点实施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门楼造景、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改善。加快“美丽吉首”建设,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路边、山边、水边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实行“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守住生态底线,让吉首乡村成为生态文化长廊,触目所及,尽是色彩,放眼长望,皆是文化。兴旅富民,铸就双创舞台。重点支持农村产业能人、返乡农民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旅游开发,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镇溪街道寨龙村成立强龙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组织贫困户“分贷统还”,年均收益10%以上,通过土地山林入股,参与分红,人均收益4550元,以500万元重点产业扶贫资金委托帮扶带动25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五、努力激活市场要素,培育旅游市场主体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发展模式,优化政务服务,建立有效的市场要素集聚机制,营造出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形成旅游产业“大合唱”发展局面。促动多业化经营、多元化融资模式。组建天行健旅游投等投融资平台公司,成功引进秀兰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形成带动力强、专业化经营水平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在景区开发运营、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走出特色创新的吉首模式,预计3年内景区开发投资20亿元以上。积极利用PPP模式拓展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渠道,旅游公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园林城市等涉旅项目先后落地建设。加快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身旅游产业发展,支持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扶持寨龙景区等优质景区进行A级景区创建,全市旅行社发展到12家,旅游营运车辆达到332台。加快发展特色浓郁的主题风情客栈和文化民宿,鼓励利用闲置老屋、老院和空心村建设乡村别墅、乡居客栈,马颈坳氹古腰、镇溪街道科技园社区老寨等精品民宿项目加快推进。

当前,吉首市正处于全域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吉首的旅游资源优势将加快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在加快建设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城的进程中,谱写出全域旅游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