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古迹 助推全域旅游——湘潭市专项督查雨湖区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护工作

2017-11-29 20:33:43 [来源: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责编:沈礼]
字体:【

为落实湘潭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全市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的保护力度,保护利用好旅游资源,防止乱拆现象,为全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储备基础资源和条件,11月28日,由湘潭市委副秘书长赵志超牵头,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旅游外侨局、市文体广新局、市城乡规划局等相关市直部门,对雨湖区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保护进行专项督查。督查采取实地考察、现场交流、集中座谈等方式进行。

雨湖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因境内千年名胜“雨湖”而得名,这里水路交通发达,工商繁盛,至明清时期为中南八省物资聚散地,是全国有名的药都,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雨湖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的保护工作,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督查组一行先后考察了郭氏墓庐、刘道一烈士祠等文物古迹。郭氏墓庐位于雨湖区城正街观湘门柏荫路东侧,系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后裔嗣孙和迁潭始祖郭氏家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历280年留存至今。郭氏家族与欧阳修、左宗棠、王闿运、李鸿章、赵启霖、杨度、齐白石等历史名人都交往甚好,郭氏墓庐很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学术研究、旅游开发价值,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刘烈士祠位于城正街396号,是湘潭市重要的辛亥革命文物。1913年,根据孙中山先生指示,湘潭县议事将县守备衙门改为刘烈士祠,以纪念同盟会员中为中国民主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刘道一烈士。烈士祠现存后进七间15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内有刘道一生平事迹陈列。烈士祠后院有烈士胞兄刘揆一的墓冢,该烈士祠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座谈会上,雨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区文物古迹及历史遗存情况,现存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3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关圣殿;文庙、鲁班殿、望衡亭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唐兴桥、秋瑾故居、刘道一烈士祠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目前全区已将重心放在保护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保单位信息实时报送机制,及时收集各名人故居的最新情况,认真贯彻安全巡查工作机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以便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并加强与市文物局的沟通衔接,加大保护力度,目前,刘烈士祠、南楼、秋瑾故居、胡耀邦故居和华国锋故居均已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拟在十三五时期将刘烈士祠和胡耀邦故居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加紧发掘、整合、利用,高起点,高档次策划系列重大项目,着力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落实“文化融区”战略,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正能量。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湘潭窑湾文化旅游街区建设如火如荼、万楼新城建设驶入快车道、齐白石艺术城项目正稳步推进。

同时,指出了现阶段该区在文物保护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难题,由于受资金、管理权限等条件限制、文物点较为分散、个别业主对文物价值认识不够,造成保护意识不强、现在正是精美湘潭建设高潮时期,重点项目建设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冲击等原因,有些名人故居还缺乏开放的条件。

为加快推进湘潭市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进度,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共同守护好文化遗产,座谈会上,各相关部门代表分别对文物古迹和历史遗留保护工作发言献策并表态,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要提质升级,各相关部门将全力配合雨湖区的文保工作,积极与文保部门合作,将各项规划、保护、整改等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统筹,把工作做细、做实,保护好文物古建,并统筹做好城市双修农村双改与文保的关系。

赵志超对雨湖区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强调名人故居是湘潭宝贵的文化遗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要加强干部群众对文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力争在全社会形成一股保护文物的合力;要加快项目推进,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关系;各部门要加强联动,加强检查监督,在项目推进方面,相关部门应吸取文物管理部门的意见,尽可能减少因项目开发对文物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同时,对汇报情况中提出的整改、修复、保护措施、日常管理等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整改、修复、加强日常管理,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坚决预防和杜绝文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湘潭市旅游外侨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