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专:走符合湘西实际的旅游扶贫之路

2018-10-16 14:21: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叶红专] [责编:刘思佳]
字体:【

走符合湘西实际的旅游扶贫之路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 叶红专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州视察,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近年来,湘西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湘西发展的最大门路和富民强州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初步探索出了景区带村、能人带户、跨村联合、产业融合、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双带双合双加”的旅游扶贫好路子。全州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由2012年的1256万人次、64亿元分别增加到2017年的4450万人次、32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8.8%、38.4%,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30多万人,带动全州9万人脱贫。

 

一、优化旅游格局,推进“景区带村”。

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把州域1.55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健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集散中心,围绕凤凰古城、芙蓉镇、里耶古镇、矮寨大桥4大核心景区,加快旅游精品景区和配套设施建设,串联高山峡谷、烽火苗疆、土司遗产、酉水画廊、土家源流、沅水民俗6大村落集群,保护开发300个左右特色村寨,打造“土家探源”“神秘苗乡”2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构建全州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目前已创建“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236个,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7个。依托精品景区的辐射带动,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售卖原生态农产品、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土特产品,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全州27个国家等级旅游景区,辐射带动78个村寨,带动3738户15117人脱贫。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景区大力开展旅游扶贫,景区吸纳就业70人,公益岗位安排就业75人,民俗文化表演就业20人,开办农家乐自主创业50人,培育引导村民进行土司农产品开发,打造“老司城”特产品牌,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寨,288户1112人脱贫,老司城景区入选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二、突出示范引领,推进“能人带户”。

制定实施湘西州《乡村旅游脱贫工程指导意见》《旅游产业发展奖励补助暂行办法》等文件,先后评定乡村旅游示范村45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9家、星级农家乐10家、特色民宿10家、“湘西有礼”旅游商品27种,奖补资金350万元,激励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在州内举办全域旅游培训班、乡村旅游培训班,组织旅游扶贫村村官、乡村旅游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提升旅游发展带头人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能人示范作用,引领更多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凤凰蜡染传承人姚六菊在政府支持下创办湘西蜡的世界蜡染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销售蜡染特色旅游商品,在廖家桥镇、千工坪乡建立蜡染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当地1000余名贫困户脱贫。吉首市坪朗豆腐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清香,带领村民从事豆腐制作、加工、销售和农家乐经营,将“坪朗豆腐”做成了产业, 2017年实现纯收入80余万元,为村民分红8万元,带动19户建档立卡户脱贫。吉首市矮寨镇坪朗村石清香、龙山县洗车河镇牙龙湾村田邦文入选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三、实施连片开发,推进“跨村联合”。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管理,推进6大村落集群、300个传统特色村寨保护开发,打造6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路,实现跨村联合、串珠成线、抱团发展。2016年-2017年全州整合资金5.74亿元,推进乡村旅游连片开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16个、旅游停车场23个、旅游厕所250座、乡村旅游标识牌120块。凤凰县以铭城公司为平台,对50多个苗族古村落实行统一开发建设、统一宣传营销、统一经营管理,整体打造“凤凰苗乡”乡村旅游品牌,成为该县继凤凰古城后又一张旅游名片。龙山县捞车河、六合、黎明、树比四个村充分发挥土家民居规模集中、保存完好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联合打造“惹巴拉”乡村旅游品牌,2017年带动1000多人脱贫。近年来,十八洞、惹巴拉、吕洞山、马王溪、墨戎苗寨等村寨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扶贫效应显著提升。

四、做好“旅游+”文章,推进“产业融合”。

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发展银器、茶叶、姜糖、土家织锦、苗族蜡染扎染等一批销售过亿元的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保靖吕洞山黄金茶海、古丈牛角山万亩茶海、永顺那咱万亩猕猴桃园、泸溪狮子山千亩葡萄园等一批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杜家坡帐篷酒店、红石林森林木屋、乌龙山大峡谷度假木屋等中高端民宿和一批生态景观、农业景观、创意景观交相辉映的田园综合体,全州培育发展21家重点旅游商品企业,带动就业19374人,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综合效应不断凸显。花垣县十八洞村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猕猴桃种植业、湘西黄牛养殖业、苗绣手工业为主的“旅游+”扶贫发展格局,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2016年十八洞村实现整村脱贫,2017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0180元,成为全省首批退出村和全国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吉首市隘口村是湘西黄金茶原产地和核心产区,茶园面积1.5万亩,人均5亩茶园,通过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实现人均年收入近万元,茶产业脱贫故事陆续登上央视《朝闻天下》、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新湖南客户端等各大主流媒体,201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十条茶乡之旅特色路线”,2017年被评为“全国茶旅融合带动精准扶贫示范村”。

五、扶持市场主体,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

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旅游的活力,成功引进华夏集团、秀兰集团、汇邦集团、消费宝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年经营收入过千万的旅游骨干企业发展到20多家,有力带动了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和当地群众就业增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旅游合作社,以古村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引进公司开发乡村旅游,实现村寨变景点、村民变股民、变旅游从业者,走出了“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湘西山谷居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吉首、凤凰、花垣、龙山成立了4家民族工艺合作社和3个苗绣基地,签约手工艺者300余名,间接带动手工艺者1000余人,年文化旅游产值达到2000万元,带动农村就业人口500人。永顺县西那村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形式,成立了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带动87户贫困户351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