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济同行,给幸福加码

2018-11-28 16:31:4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全景。 张冰明 摄

文化进社区,家门口看大戏。 徐典波 摄

民俗歌舞《洞庭渔歌》。 周姣姣 摄

日 清 亚 平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岳阳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文化发展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文化滋养,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营造出了直抵百姓内心的幸福感。

务实有为

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升

公共文化设施种类、数量大幅度提高并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6年,岳阳市被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正式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全市共建成博物馆11个、图书馆12个、文化馆1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45个。建成爱心图书室543个、公民图书漂流站10个、公益阅读吧38个、24小时自助图书屋3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特别是目前已建成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85个,率先在全省实现100%全覆盖。

建设洞庭湖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市美术馆新馆、王家河文化创意工程等“十大文化工程”,总投资近30亿元。其中洞庭湖博物馆、图书馆新馆、美术馆新馆主体工程已封顶。市群众艺术馆数字文化馆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已完成建设并试运行。临湘市文化创意园(四馆两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县级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同时,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八大岳阳模式”,得到文化部专家充分肯定。

惠民乐民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近年来,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实行免费开放,形成品牌服务项目近百个,举办文化活动2万多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该市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惠民”的做法,受到来岳考察的中央领导高度评价。

进一步丰富“一元周末剧场”、“高雅艺术惠民演出”、“书香岳阳”全民阅读活动等活动内容,其中,“一元周末剧场”累计演出2000余场。开展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军营、进高墙“六进”活动,全面实施“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书画、送文化器材”的“五送”文化惠民工程,启动“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美术馆”等“流动文化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立“同心·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站被中央和省级媒体大力推介,“三千文化志愿者下社区、乡镇”活动被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文化进高墙 知识促改造”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务十佳项目之“最佳关爱奖”。群众自发开展的广场舞、棋牌、书法美术等活动实现了经常化、体系化。

成功举办三届岳阳文化艺术节、湖南首届抬阁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特别是2017年第三届岳阳文化艺术节,举办6大板块30项大型文化活动,推出了一批艺术新作和艺术新人。“欢乐潇湘·幸福岳阳”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是岳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的城市文化品牌活动,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举办5年,累计演出2230场,惠及数百万群众。

匠心打造

艺术创作生产成果丰硕

岳阳戏剧创作空前繁荣,花鼓戏《喜脉案》、巴陵戏《曹操与杨修》、大型新编历史故事剧《弃花翎》等500多个文艺作品、剧目获全国全省专业奖。张步真、罗石贤、李自由、吴傲君、陈亚先、彭见明、甘征文等一代作家崛起,“文艺岳家军”饮誉全国。

该市组织排演了《情歌》《补票》《摸砣》《两份协议》等小戏,连续5届获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花鼓小戏《两份协议》还应邀参加全国巡演活动。在第五届和第六届湖南省艺术节上,岳阳市分别获金奖11个和13个。特别是大型巴陵戏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获“田汉大奖”,代表湖南省进京演出,2017年再次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岳阳文学艺术奖举办三届评奖,共评出终身成就奖28个、特别贡献奖3个、文学艺术奖作品252个。

他们组织了花鼓戏《铁面税官》《大夫殉国》和巴陵戏《远在江湖》等在全市巡演。平江县福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岳阳县张谷英村被评为湖南省首批文艺创作基地。利用原《洞庭文艺》杂志资源,新创办了《艺术岳阳》。成立岳阳市舞台艺术专家委员会,开展“文艺岳家军”人才支持计划,举办了两届岳阳市原创小戏小品大赛。

创新传承

文化遗产保护活力显现

岳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出台了首部地方法规《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完成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澄清了家底。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670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87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2家,馆藏文物16282件。对110处历史建筑实施挂牌保护。近5年,全市文物系统共争取市本级以上各类项目资金3亿多元。

该市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646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近300人。中国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已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项目6项,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的项目17项。已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传承人45人。非遗阵地建设全面铺开,非遗展演活动丰富多彩。已建立50个非遗校园传承基地,岳阳楼小学、临湘市第三完小、平江时丰中学被评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已建成汨罗长乐故事会上市街博物馆、长乐故事会下市街民俗展览馆、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专题博物馆等。加快推动非遗文化产品市场转化,省级非遗项目岳州窑古法烧制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省级非遗项目君山黄茶产品占全国黄茶销量七成。今年岳阳市文广新局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

强化监管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岳阳一方面抓文化市场管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大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目前,全市共有歌舞娱乐场所195家、游艺娱乐场所65家、网吧1208家。另一方面,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12年至今,邀请了英国、美国以及国内顶级艺术团队在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开展了音乐、舞蹈、戏剧共101场高雅艺术演出活动,场场爆满;与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合作伙伴考察团进行了文化、旅游、商贸等方面的座谈交流;2014年至2017年,组团参加了土库曼斯坦举办的阿瓦扎国际音乐和民俗文化艺术节,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夏季中国文化节”等活动,展示了岳阳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特别可喜的是,岳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0年超过GDP增速。2017年,文化产业规模达583.8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5%。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企业3580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

特色文化产业生机迸发,“四上”文化产业企业发展到234个,产值过亿元企业67个、上市企业3个,其中湖南百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5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目前市值达80多亿元。新增大型文化旅游企业7家,全市实现旅游年收入400多亿元;浮标生产企业78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21家,钓具产业总产值达18亿元,浮标产业成为该市特色休闲娱乐用品产业;岳州扇年出口创税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在全国外贸制扇业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文化发展,与经济同行;文化惠民,给幸福加码。如今,行走在岳阳城乡大地,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过上好日子的老百姓正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共建“文化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