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闺山水到璀璨明珠

2018-12-12 17:32:1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沈礼]
字体:【

银装素裹武陵源。 蒋俊 摄

演艺节目《烟雨张家界》。 张明涛 摄

大峡谷蹦极。 鄢渊 摄

天子山秋色。 张勇 摄

桑植民歌宛如天籁。 向韬 摄

传奇天门山。 向韬 摄

仙境中的五雷山。 杨年春 摄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张家界市委 联合调研组

张家界市,地处我国中西部的湘西北边陲,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地区、武陵山区、生态功能区、知名旅游区于一身。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界因旅游而建、因旅游而兴,先后获得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殊荣,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知名旅游地,树立了内陆偏远地区开拓现代旅游的精彩典范,记载了40年来中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画面。

一、旅游胜地的崛起 打造山水旅游的“全球名片”

上世纪70年代,张家界还是个小小的国营林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下,张家界快速崛起为一颗璀璨的山水明珠、世界级旅游瑰宝。张家界旅游从无人知晓到名扬四海,经历了“立园建市、旅游兴市、转型强市”三个历史阶段。

(一)因旅游建市,开启现代旅游城市建设(1979—1994年)

改革开放之初,大庸张家界林场仍然被当地人称“山高水冷石头多,不是过溪就爬坡”。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张家界写生,惊叹张家界景色之美,因此在《湖南日报》发表《养在深闺人未识——失落的风景明珠》轰动一时。

而真正转变观念,把旅游业从被视为“资产阶级游山玩水”解放出来,倡导大力发展旅游业,还是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湖南省与林业部先后派出专家小组考察张家界国营林场,认为张家界旅游资源大有开发价值,有进入世界一流景区的潜力。198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由此肇始。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县撤县建市。1988年,国务院同意将原大庸市升级为地级市。1989年以来,大庸市提出“初步建成国际旅游新城”的目标。1994年,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从成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到建立第一个旅游开放为主的地级市,张家界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开启了现代旅游城市发展的崭新阶段。

(二)以旅游兴市,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1995—2011年)

张家界市建立后,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立足优势资源,实行综合开发的发展思路愈加清晰坚定,旅游成为张家界立市之基、兴市之本。1995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视察张家界,并亲笔题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为张家界发展指明了方向目标。1999年张家界进一步明确“发展经济必须以旅游为突破口,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从此确立了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此后数届党委政府以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为目标,逐步把张家界建成湖南旅游龙头和全国旅游产业大市。连续十余年,张家界成为全国旅游的兴奋点,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旅游人次大幅增长,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到2012年,全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3590万人次,跻身于全国知名旅游区的前列。

(三)促转型强市,谋划国际旅游胜地梦(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推动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2013年张家界提出了“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和“1656”行动计划,并深化为“一战略七行动”。2017年张家界提出了“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和“11567”发展思路。一系列符合张家界历史阶段的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有力指导和推动了全市旅游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7年,张家界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总收入再创新高,达到7336万人次、624亿元,两项指标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的高位高速增长。在全国同类型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中稳坐“头把交椅”,创造了中国现代旅游发展史的传奇。

二、创新源地的勃发 贡献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

40年来,张家界旅游发展以后来者奋起勃发,其兴盛的秘诀在于全市上下不断求索创新的精神。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推动下,张家界为旅游业发展贡献优秀的创新智慧,提供了可供世界旅游业发展借鉴的中国案例。

(一)超前谋划、出奇制胜的产品创新

旅游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张家界在做好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中国第一条旅游漂流,打造了世界首台高山峡谷音乐实景剧,建设了独占10项世界第一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等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同时,探险游、温泉游、乡村游、赏雪游、亲子游等一系列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在张家界别开生面,蓬勃发展。全市已开发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其中国家等级旅游区21家,中国旅游演艺之都、世界户外天堂、世界极限运动胜地、休闲康养度假胜地等旅游新品牌新形象日渐清晰闪亮。

(二)推陈出新、借势借力的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才能实现眼球效应、抓住游客的心。为此,张家界充分利用节事、政策、媒体、客源地“四大营销”载体,创新影视、体育、文学、音乐等艺术营销,不断尝试营销创新,创造年年有新意、月月有活动、天天有精彩的热点景区。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元宵灯会、黄龙音乐季、民族文化活动月、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国际诗歌旅游节等活动持续不断。为石笋“定海神针”投保1亿元、飞机穿越天门洞、《阿凡达》取景事件、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铁锤砸玻璃等营销策划,成为经典文化旅游的案例。

(三)靶向效应、自我革命的管理创新

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旅游发展,旅游业做大做强依靠的是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张家界先后创下在全国第一个制定旅游行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一个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第一个推行“导游员国证化”等旅游行业的许多第一。连续十多年开展“平安满意在张家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持续打击不合理低价、追客宰客、无证经营、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创新完善“1+3+N”旅游现代治理机制,推进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改革,建立张家界智慧旅游指挥调度中心,优化旅游监管和旅游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构建“1+N+15”旅游维权服务圈,有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市场导向、多元开发的机制创新

张家界旅游早期开发基本上是政府出钱出力,面临着“既要靠旅游开发摆脱贫困, 又因贫困无力开发旅游”的矛盾局面。经过反复探索, 张家界找到了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市场化之路, 以开放促开发,找市场要黄金。天门山、黄龙洞、宝峰湖、土司城、茅岩河、九天洞、万福温泉和黄石寨索道、天子山索道、十里画廊观光电车、百龙电梯、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和创新产品,在民间资本的投资下,迅速开发建立起来。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极大地丰富了张家界旅游产品供给;强势民营旅游投资企业的介入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启动,支撑起了张家界旅游发展的新架构。

(五)精耕细作、引领行业的标准创新

旅游行业作为新兴业态,急需要制定行业的各类标准。张家界着力推进旅游统计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设立城市旅游统计研究院,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个旅游发展重点城市、500个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旅游经济核算、全域旅游测评验收、旅游业税收征管监测、旅游满意度测评、旅游扶贫监测等统计解决方案。编辑的《湖南省旅游经济综合动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济动态——张家界创建版》,成为全国300多个优秀旅游城市中唯一能按年度持续反映旅游GDP、旅游业税收、旅游就业、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游客满意度等情况的蓝本。创建制定的《旅游业分类》《旅游经济核算》两个标准已确立为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

(六)舒心便捷、游客至上的服务创新

张家界注重旅游体验为核心,从游客渴望放松愉悦的旅游心理角度出发,提升游客吃、住、行、游、娱的服务水平,让游客从抵达到离开全程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服务。加大智慧旅游建设,加速提高张家界旅游业的科技含量,“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餐饮”“智慧零售”等全面普及,2013年张家界获得国家智慧旅游奖。开发全国第一个全域旅游信息化管理系统“全域通”信息管理系统,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和在线投诉等“一条龙”线上服务。在全国率先建立市人民政府游客中心体系,构建由门店系统、交通物流系统、网络平台系统、规范标准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的O2O旅游服务新模式。推出“10分钟景区应急救援机制”,向游客承诺“你不下山,我不下班”,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诉必果”。

三、发展高地的担当 舞起“锦绣潇湘”全域旅游的龙头

张家界,作为湖南经济发展不可多得的一张好牌,张家界积极发挥旅游龙头作用,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重大战略决策,努力把张家界这块旅游胜地打造成为引领发展的高地。

(一)当好龙头:从“景城一体”到全域旅游

作为最早提出“景城一体”和“全域旅游”的张家界,通过探索景区和城镇一体化发展理念,积极倡导和推进“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条新型旅游城市发展之路。

为加强景城一体建设,张家界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功能,加快市中心城区澧水两岸滨河岸景空间建设,一批集娱乐休闲、商务办公、住宿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逐步形成,城市面貌日益景区化、具有“国际范”,朝着建设畅达、休闲、生态、智慧、文明“五城一体”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大踏步迈进。

同时,张家界突出全地域规划,按照“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发展思路,推进旅游产业布局,注重差异化、品质化发展。全域旅游,让张家界发展走上了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高速路”。

(二)引领带动:从湘西地区到武陵山片区

作为“锦绣潇湘”全域旅游的龙头,张家界日益彰显旅游发展的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呈现从张家界到大湘西再辐射周边武陵片山区的联动态势。张家界旅游在成功开发经营湘西凤凰古城,与黄龙洞景区共同发展,谱写了“龙凤神话”之后,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着力打造环张家界旅游经济圈,建立张家界—湘西—怀化三市州旅游发展共同体,实现旅游经济共赢发展,着力打造成全域旅游一体化“张吉怀模式”。同时,张家界积极优化升级交通体系,围绕建设区域性旅游交通枢纽城市,全面优化升级铁路、公路、航空等现代交通网络,启动建设了黔张常铁路和张吉怀高铁,打通了连接贵阳、重庆、桂林、宜昌、武汉、长沙等客源城市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为推进中国武陵山旅游联盟打好基础。

(三)开放互动:从旅游合作到对外交流

作为全域旅游的龙头,张家界广泛参与国际旅游合作,完善对外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建立多语种旅游宣传推广网站和海外推广机构,启动TDIS(目的地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每年派出20多批次团队到境外旅游市场开展宣传促销和友好交流。与此同时,张家界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机构)、行业协会、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等机构的密切联系,与十多个国际城市等在旅游、经贸、文化、农业等方面进行深入友好交流,使得张家界的国际开放度和美誉度得到很大提升。

四、民生福地的探索 书写旅游扶贫的精彩华章

张家界属于湘西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为此,张家界坚持“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以旅游反哺农村”,使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当地百姓,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建设景区景点,贫瘠山区成“聚宝盆”

张家界把西线桑植旅游作为旅游扶贫主战场,鼓励和规范有市场潜力的贫困村开发旅游新景点、新产品,鼓励贫困群众把土地、山场等租给合作社或企业发展旅游,把贫困户自有资源折价入股,吸纳贫困群众在企业就业,使之成为拿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和务工薪金的“三金”农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点等旅游脱贫产业项目,将扶贫攻坚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相结合,一举盘活了资源,农民实现了守着山林就可脱贫的历史夙愿。

(二)开发旅游线路,山沟古村成“好去处”

张家界坚持以制定完善旅游扶贫规划为切入点,指导和帮助贫困村设计、推广峰林峡谷、武陵民俗、沅澧山水等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利用丰富的古镇古村古民居和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古镇古村群落,让每条线路特色突出、内容丰富,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制定《张家界市旅游扶贫精品线路导览图》,通过9条跨武陵山片区旅游精品线路、3条跨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12条域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张家界美丽山水串联成线、成片。

(三)发展旅游商品,深山土货成“抢手货”

张家界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促进旅游扶贫脱贫。建立张家界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推进大鲵、蔬菜等名优土特产精深加工,扶持开发民族服饰、木雕等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发展特色种养村、旅游商品特色村。引导贫困户加入鱼泉贡米、宝峰菜葛、天子山剁辣椒、土家织锦等旅游农产品合作社。建立“旅游+互联网”乡村旅游平台,组织自驾车旅游者下乡开展“后备箱行动”,采购优质生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非遗文化产品,扩大旅游商品消费。

(四)创造就业岗位,贫困村民成“上班族”

张家界通过旅游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百姓“田间地头做产业,唱着山歌搞旅游”。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引导就业,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从田间地头走进景区、酒店,转换成了服务员、讲解员、保安员、保洁员、驾驶员、售货员、演员等“10大员新身份”。另一方面,建立旅游、人社、扶贫、财政、商粮、教育等部门及乡镇政府、驻村帮扶工作队合力推进的旅游就业扶贫机制,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开展旅游服务、实用人才技术等系列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村民劳动技能和自身素质。目前,张家界有三分之一的贫困村、40%的贫困人口参与乡村旅游扶贫,20多万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业,每年因旅游扶贫脱贫人数达1万余人。

五、绿色宝地的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典样本

张家界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把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有力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事业发展繁荣,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注脚。

(一)坚持生态优先,守住绿水青山

张家界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方针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把“山上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山下建设未来文化遗产”的理念贯穿到域内所有建设活动之中,持续做好护山、护水、护河、护林、护地、护天文章。坚持实施环境保护议事制、环境保护报告制、领导干部环境责任制、环保参与综合决策制“四项制度”,要求全市各级人代会将环境保护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等一同提请人大代表审议。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全市营造环境保护底线不可触碰的高压氛围。

(二)坚持旅游融合,赢得金山银山

张家界坚定不移走“旅游产业为核心,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广泛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旅游+农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工业”结合更为紧密,“旅游+文化演艺”异军突起,“旅游+体育运动”惊艳世界。2016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中,旅游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8.34%、43.89%、61.71%,有力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竞争力提升。

(三)坚持依法治旅,实现旅游善治

张家界始终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推动旅游业矛盾问题从突击“整治”走向依法“善治”。2000年,我国第一部自然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出台。2018年,我国第一部全域旅游地方性法规《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出台。《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着眼于国际化发展目标,突出旅游规划的地位,用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功能的提升完善,以此促进张家界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质量向国际化水准迈进。《条例》通过立法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全域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有力保障了全域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删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