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关公馆免费开放 呈现中国近代风云动荡历史

2019-01-11 11:01: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月桂 黄勇华] [责编:刘思佳]
字体:【

1月10日,长沙市橘子洲景区,长沙关近代历史陈列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图为陈列馆外景。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长沙关近代历史陈列馆一角。

华声在线1月11日讯(湖南日报记者 周月桂 通讯员 黄勇华)1月10日,长沙橘子洲中部,以长沙关税务司公馆为载体的长沙关近代历史陈列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为橘子洲景区增添了一处历史人文景观。

始建于1906年的长沙关税务司公馆,为晚清至民国时期长沙关税务司的办公、生活场所,是橘子洲上现存最老的历史建筑,也是现今唯一保存下来的长沙开埠设关的建筑遗存。历经百年,公馆见证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也映照出一个飞扬奋进的新时代。

百年公馆,修葺一新

青灰色的底座、米黄色的墙面、枣红色的屋顶,风格独特的海关公馆旧址在冬天的萧瑟中特别打眼。

公馆由英国人设计,为典型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公馆由两栋小楼组成,主楼坐西朝东,辅楼侧立近前。被改为历史陈列馆的主楼为二层砖木结构、联拱敞廊,灰色架空墙基庄重厚实,本色花岗岩葫芦瓶护栏,浅黄色干粘石外墙上缀满小巧的鹅卵石,就地取材于湘江河滩。圆拱券心石上,镌刻着一个中文“福”字。“福”字底部的落款为“长沙关 光绪32年吉日建造”,公馆百年历史由此可证。

公馆经历百年风雨屹立不倒,得益于其建筑质量。墙体60公分厚,由青砖修砌而成,比普通墙体厚20公分;东北红松构建的楼板横梁和屋架,至今保存较好;为主楼遮风挡雨的是比利时进口波形钢瓦,历经百年部分还能使用,现在被移用到了辅楼上。

现在看到的公馆,是2014年开始修缮完成的。

由于年久失修,公馆旧址一度基础下沉、内外主承重墙体多处倾斜开裂。2014年8月,修缮工程动工,长沙海关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历时5年对公馆进行彻底修复,并将其辟为长沙关近代历史陈列馆。

陈列馆基本陈列分为“中国开埠与中国海关”“长沙开埠与长沙近代化”“近代长沙海关”“长沙关税务司公馆及复原陈列”4个部分,用以展示近代长沙开埠、长沙关的设立及其带来的影响与变迁。

屈辱“洋关”,见证历史

走进陈列馆,老打字机、老电话、老印章、老单据……素净的老公馆里,一幅幅老照片与旧实物,散发着静穆的历史气息,把人带往风雨如晦的百年前,湖南门户被洞开的时刻。

中国设关历史悠久。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关市之征”的记载。唐至明代在东南沿海港口设立市舶机构,集海关、外贸和外事职能于一体,清初设立“榷关”。清政府宣布开放海禁后,1685年,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四处设立海关,“海关”之名始于此。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沿海和内陆口岸被迫相继开埠通商,设立海关管理通商贸易等事务,这些海关称为“新关”或“洋关”。“新关”虽为清政府负责管理对外洋轮船贸易为主的征税机构,但由洋人占居要职,所收税款也主要用于清政府对外借款的担保及支付对外赔款,名义上的“中国海关”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官厅”。

1904年7月1日,清政府被迫在长沙城西门外下河街开埠设关。一年后,清外务部批准在常德、湘潭自开商埠,旋即株洲、衡阳、益阳、沅江、津市、南县等港无约而开,挂着不同国旗的列强轮船在湖南“一湖四水”畅通无阻。至此,湖南门户洞开。湖南开埠设关是西方列强长期施压的结果,也是清政府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尝试,打破了湖南耕织合一的自然经济结构,加速了湖南半殖民地化进程,也开启了湖南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橘子洲的海关公馆建于1906年,首位入住公馆的是长沙关第二任税务司——英国人烈悌。1945年长沙关裁撤,大部分房产已毁,仅留橘子洲上的海关公馆。

沉寂40年后,1985年,长沙海关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复关,湖南开启了对外开放新的光辉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