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唐玄奘”平山郁夫的丝路追寻

2020-06-15 10:15:1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龙文泱 邓晓丽 ] [编辑:张岚]
字体:【

6月12日,观众在长沙博物馆内观看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

6月12日,长沙博物馆,展出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古国的文物精品。

6月12日,长沙博物馆,展出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古国的文物精品“叙利亚人物像注口壶”。

6月12日,长沙博物馆,展出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古国的文物精品“伊朗翼兽纹马衔镳”。

照片均为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1945年夏天,15岁的日本广岛少年平山郁夫经历了人生的噩梦:美国投下原子弹,造成毁灭性破坏。虽然九死一生,但之后他深受核辐射后遗症之苦。在艺术、生活、生命都走到绝境之际,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唐玄奘成为他扭转命运的灵魂指引。

为追寻唐玄奘,平山郁夫踏上了丝绸之路——西行求法。自20世纪60年代起,他偕夫人平山美知子访问丝绸之路沿线国家150多次,其中70多次到访我国敦煌,创作了大量丝路题材的绘画作品,成为日本著名画家、世界文化遗产守护者以及中日友好文化使者。出于对丝路文明的热爱,平山夫妇在寻访过程中不断收集流散于民间的丝路古美术品和遗物。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地中海到中国:丝路宝藏——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近200件(套)丝绸之路文物及平山郁夫画作,展现了丰富多元的丝路文明及平山郁夫的丝路情怀。

1. 在长沙,一站领略丝路沿线众多古代文明

什么是丝绸之路?

它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分。陆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以长安为起点,直到地中海。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以南海为中心,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平山郁夫毕生追寻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它究竟是何种模样?沿线各国的文明是怎么样交融的呢?一般大众难以想象。

“你看观众投票第二名的明星展品金王冠,它来自阿富汗,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造型以橄榄枝为原型,是非常希腊化的风格。金王冠中心的青金石为古代阿富汗独有,中国境内发现的青金石便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入的。”本次展览策展人、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说,本次展出的展品年代上起公元前2000年、下至公元8世纪,透过一件件实物,反映了多元文明交汇的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与伊朗地区、东西文化交融的中亚地区的文明,观众能更形象地了解丝绸之路。

如以希腊与罗马文明为核心的地中海地区,被亚欧非三大洲环绕,孕育了三大洲中最早的几个文明,成为文明交汇的通道和舞台,掀起了人类最早的多元海洋艺术浪潮。从希腊与罗马文明遗产中,可以看到西亚、北非文明的影子。多件“萌萌哒”人形或动物形“来通”便是其中的一种见证物。

“来通”是希腊语的译音,意为“流出”,原指古希腊祭祀仪式中的注酒器,被视为圣物。“公元前1500年,来通出现在希腊,后流行于西亚、中亚乃至中国。”李历松说,“来通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最著名的是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三彩中也有大量创意来自来通的兽角。”

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的犍陀罗文化是希腊文明与印度本土佛教融合的产物。如入选展览海报的弥勒菩萨立像,与中国传统的丰满佛像截然不同,五官立体、身材健硕,让人联想到体格雄伟健美的古希腊雕像。

“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的藏品涵盖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几乎所有领域。本次展览反映了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地区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以及它们的交流融合、相互影响,为中国观众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丝绸之路历史画卷。”在开幕式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古山向观众力荐本次展览,“能在一个展览中同时欣赏到这么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明和珍贵文化遗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

长沙是该展览中国巡展的第7站。“长沙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相较于此前在敦煌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展览,本次展览有其独特意义。”长沙博物馆馆长王立华如数家珍:战国时期,西方的琉璃制造技术从欧亚陆上通道经中原传到了长沙;汉代,从海上丝绸之路舶来的琉璃、水晶、玛瑙、宝石等商品,经长沙所在的湘江流域输往关中;唐代,随着长沙窑瓷器行销亚洲和东北非洲,长沙加入国际陶瓷贸易行列,参与了当时的经济全球化活动;长沙窑的瓷器也输出到了日本,今天京都、奈良、福冈等地出土的长沙窑瓷器,成为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2. 取法唐玄奘,核难少年逆转命运

如今20多岁的长沙伢子妹陀,青春正好。但当时同样年纪的平山郁夫,却被原子弹爆炸后遗症逼近死亡。医生诊断,他的白血球降至正常人的一半以下。爬楼梯时,他会突然晕眩,眼前一片漆黑。同时,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常发。

平山郁夫在其著作的《悠悠大河》一书中回忆自己的绝望处境:“死的预感步步紧逼,使我惴惴不安,动辄彻夜无眠。”同时,他的绘画事业和生活也处在困境中。但他没想过放弃,一边大把吞下医生开的造血剂和维生素,一边在心里期许:“临死之前要画一幅令人称心的画,哪怕一幅!”

画什么?平山郁夫拿不定主意。很多朋友劝他画原子弹爆炸:“根据自己的体验,描绘令人毛骨悚然的广岛,肯定轰动。”但他“不想以这种形式利用原子弹的体验。”

转机发生在日本东京成功申办1964年奥运会那年。当时,平山郁夫看到报纸上的一条消息,说圣火从希腊雅典传递到东京,若能经过天山南道的丝绸之路多好。他想到,当年唐玄奘正是通过天山南道去印度求法的。“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踏上求法之路,他的行为使我深受感动。”在环青森县八甲山的写生旅行中,平山郁夫忍着目眩、心悸、恶心,咬牙坚持,看到了让生命沸腾的绮丽风光。旅行结束后不久,他心中浮现出茫茫大漠中,艰难跋涉的僧侣遇到绿洲的画面。这些经历经过反复酝酿思考,变成让平山郁夫人生转折的画作《佛教传来》,受到日本画坛认可。

“我感谢玄奘三藏,并萌生了亲身体验他走过的求法历程的念头。”此后,平山郁夫创作了大量佛传系列和丝绸之路题材作品。他时常以唐玄奘对照人生。在讲述画作《大唐西域壁画》创作历程时,他屡屡提起。

玄奘在隋末唐初度过少年期,十五六岁时经历了社会大动荡、满目疮痍的时代。与平山郁夫在广岛遭遇原子弹,从累累尸骨中死里逃生的年纪相仿。

玄奘于武德五年(622年)受戒,同龄的平山郁夫首次走访奈良,沉浸在药师寺、法隆寺的肃穆氛围中,早已对中国大陆心驰神往。

29岁,平山郁夫完成了《佛教传来》,从此立志描绘以佛教为主题的画作。相似年纪的唐玄奘,踏上了漫漫西行路。

不可思议的是,自从创作了《佛教传来》、重走丝绸之路后,平山郁夫“已经不堪支持的体力居然彻底康复。”当初遭遇核难而生命濒危的少年活到了79岁,于2009年逝世,还成为颇有建树的人物。信仰与精神的力量让人惊叹。

3. 溯源敦煌,试点“文物红十字会”构想

敦煌,是平山郁夫魂牵梦绕的名字。1958年,“中国敦煌艺术展览”在日本东京举办,年轻的他受到强烈震撼。后来,在《悠悠大河》一书中,他激动地回忆道:“我发现了我的种子,不久开始了发芽、生长。”

为什么对敦煌那样着迷?“日本文化离开敦煌是无本之木。”为了探寻敦煌究竟有什么,他访遍了丝绸之路。

早在1966年,平山郁夫踏上了访问丝绸之路的旅程。但直到1975年,他才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从小因摹写中国传统画而向往已久的地方。

他永远记得初次到达敦煌的日子,1979年9月17日。当年6月,敦煌县城遭遇大水,他收到可能无法安排行程的消息,再次表示:“哪怕住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仓库,只要能安排,一定去!”9月,从北京到敦煌,他坐了5天火车,终于到达,风风火火投向朝思暮想的莫高窟的怀抱。

那天,暮色渐至,平山郁夫立刻开始画画,一直画到天色昏暗。这以后,他每年都要到敦煌去,这座沙漠中的美术宝库、汇集多个学科信息的珍宝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地,让他一次更比一次兴奋。

作为画家,平山郁夫认为,画画的技巧知识在其次,前提是把握自己的思想和哲学,才能画出自己的画。在莫高窟第220窟,他发现了日本法隆寺的源流:窟顶的藻井壁画与法隆寺的壁画,无论是描法、配色、构图,还是色感、造型等,都一模一样,他为之惊叹不已。就这样,他一步步追寻着文化的源流、心灵的故乡、真实的自我,热血沸腾。

这样的热血与情怀,让他很自然地走上文物保护之路,萌芽出建设国际“文物红十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构想。敦煌便是最初的试点。他个人捐赠了200万美元,当时日本的总理大臣在这类项目上能动用的金额是100万美元。他在日中两方来回奔走,最终,日本政府援助1000万美元无偿援建的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于1994年落成。

回顾人生时,平山郁夫说:“我作为画家追求‘日本美的源流’与支撑我人生的玄奘三藏,在敦煌为我预备了一个漫漶的舞台,当时我还蒙在鼓里。”是啊,我们都无法预知人生的轨迹,但热爱与坚持会让梦想闪光。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