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新图景 ——常德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

2020-11-11 10:34:43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刘勇 周勇军 姜鸿丽] [责编:周培]
字体:【

桃花源里新图景

——常德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勇 周勇军 姜鸿丽

秋末冬初的沅澧大地,稻浪翻滚,鱼跃猪壮,菜园葱茏,橘满枝头,红茶飘香……

这不是1500多年前《桃花源记》中虚构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是常德近年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美丽图景。

新时代的常德农村,已摆脱贫穷困顿,大踏步迈向富足,老百姓怡然自乐。

稳住粮猪生产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在所有农业产业中,“粮猪安天下”。

地处湘西北的常德,是“湖广熟、天下足”的“扛鼎地”之一,粮食、生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十三五”以来,常德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总产底线,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藏粮于地”,打牢基础。截至2019年底,常德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441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8.1%。2020年,常德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51.66万亩,预计总投资8.2亿余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已完成晚稻收割任务的县市,正在热火朝天衬砌小水渠、整修机耕道。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粮”难题。“十三五”期间,常德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6337家、注册家庭农场发展到6569家,较2015年分别增长116%、1140%,经营土地规模接近100万亩。

在6500年前就出现稻田的澧县城头山镇,“锦绣千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当起了“田保姆”,可为农民种粮提供耕、种、收等全程社会化服务,中小农户缺劳力、缺技术等问题迎刃而解。理事长龚佑琼介绍:“我们现在一年的服务面积突破了50万亩。今年春耕遭遇疫情,我们带领成员加油干,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足足增加了1万亩。”

大力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提高种粮效率。至2019年底,常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52万千瓦,比2015年增长24万千瓦。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68.19%,比2015年增长7%。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优势。常德地处洞庭湖平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优越。通过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全市目前流转耕地面积达378.9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6.1%。

早稻增产入仓,晚稻丰收在望。常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徐郁平介绍,今年全市早稻面积达到272.3万亩,比去年增加46.74万亩,总产增加13.66万吨。他说:“我们在全省早稻播种面积长期第一的基础上,今年又实现了增量第一。这是市委、市政府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生动体现。”

去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冲击,多地生猪养殖出现滑坡现象。津市“佳和农牧”总经理陈勇介绍,公司充分发挥模式优势和防疫实力,把退养的中小规模户养殖栏舍租过来,按“基地+小农庄”复制,今年已扩大生猪存栏量约6万头,“我们租来的栏舍,要彻底消毒并经3次病毒检测均合格后才投入使用,确保复产安全。租用栏舍养猪,投资少、复产快、效果好。”

截至目前,常德新(改)扩建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12家,成功复养的中小规模场1383个,复养成功率97.83%。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预计出栏生猪274.81万头,完成年度任务82%,生猪外调数量稳步增加,市内猪肉供应充足稳定。

推行精细农业

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全省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精细农业点亮田野新希望。

常德与全省其他多数地方一样,曾长期受制于农产品“多的不优”“优的不多”的困境。发展精细农业,必须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近年来,常德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精细农业下足了功夫。

水稻等大宗农作物摒弃过度依赖“大肥大药”的粗放式生产,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渐成常德主流。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4%,作物生长按需取量,不再“吃撑”、浪费。无人机高压喷雾打药,亩均用药量大幅减少。仅“锦绣千村”一家合作社,如今即拥有50架无人机。

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瞄准高端市场,精细生产获得丰厚回报。

澧县农康葡萄园,从日本引进“阳光玫瑰”葡萄苗,施有机肥,请云南的专业女工打“飞的”过来疏果,确保每串葡萄重约1.2公斤,单粒重12克左右,糖度18以上。农康葡萄园相关负责人杨杰介绍:“我们把每亩葡萄的产量控制在1500公斤到2000公斤之间,追求的主要是特级果、一级果的高比例。按每公斤15元到25元的出园价计算,我们一亩‘阳光玫瑰’的产值超过10万元。”澧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卢赐军说,全县现有5.95万亩葡萄园,不再随意扩大面积,而是重在像农康葡萄园一样精细化提升产品品质。

汉寿县汉美蔬菜专业合作社、鼎城区弘富源农业公司,不约而同选择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标准发展蔬菜生产。“汉美”的花菜,选在省外花菜空档期种植,上市旺季平均每天发货40吨,仍然供不应求。“弘富源”的菜心供到香港,每公斤不下20元。目前,常德已有52个农产品基地成功签约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桃源县茶庵铺镇以茶为生,如今“吃茶饭”的方式进一步细分、精致。全镇发展茶旅产业,以茶带旅、以旅促茶,节假日车水马龙。百尼茶庵公司在采制高档绿茶、红茶之后,发动茶农向康师傅、娃哈哈等大型企业出售干毛茶,提炼茶多酚用于茶饮料和食品保鲜。公司老板饶文兵介绍:“我们镇上种的都是茶多酚含量很高的‘桃源大叶’种,所以很受那些大公司欢迎。这条‘路’是2018年新开的,能为茶农带来每亩不低于5000元的收入。”

位于石门县的湘佳牧业,告别农贸市场的“活禽时代”,建起全省首条自动化家禽屠宰冷链配送生产线,产品成功打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端超市。一只石门土鸡,分割成鸡翅、鸡腿、鸡胸等10多个单品,陈列在干净、明亮的超市柜台里,方便消费者随意挑选,价格高还不愁销。今年4月,湘佳牧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鲜禽第一股”。

迈向乡村振兴

常德粮猪稳、产业兴,农民腰包鼓起来,农村大步迈向振兴之旅。

今年上半年,常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31元,增长5.8%,增速在全省绩效考核一类地区中排第二位,收入水平高出全省平均线865元。

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形成示范效应。近年来,常德着力推进乡村振兴“4+9”示范片区建设,示范片区按“产业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扎实、乡村风貌颇具特色”的原则选定。其中,市县共建桃花源、柳叶湖、西湖和西洞庭“四大示范片区”,9个区县自主创建1个示范片区。示范片区共涉及村居190个,总面积1307.25平方公里,部分项目目前已经形成建设实物量。示范片区着力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休闲观光、文旅结合、“稻田+”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桃源县茶庵铺镇、安乡县黄山头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石门县壶瓶山镇等获批省级文旅特色小镇。

大力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常德目前共有150个乡镇,770个村全面启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1675个行政村配备农村环卫保洁岗位,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12座,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稳步推进“厕所革命”。按照“示范先行、突出重点、带动大面”的原则,常德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厕所革命”,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计完成厕改任务28.3万余座,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2%。

扎实开展村庄清洁。以武陵区芦荻山乡等10个乡镇为示范点,全面推进环境卫生“三面五清”(即地面、墙面、水面,垃圾清运、地面清扫、水面清洁、墙面清理、违章建筑清除)。市里制定任务清单,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各地因地制宜,共绘乡村美景。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常德建立市领导联点包片工作制度,全面梳理、优化下派的1484名“第一书记”和3579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全市已有1523个村实现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以及村规民约全覆盖。爱卫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也在全市农村基本普及。

穿行在常德乡村,记者被蓬勃兴起的新风气、新时尚所吸引,被农民脸上怡然自乐的笑容所感染。津市白衣镇“五德礼堂”、石门“美丽乡村夜讲坛”、澧县牌楼村“道德长廊”、鼎城沧浪坪村编修村志、临澧同心村谱写《同心村歌》……乡村文化蓬勃兴起,文明乡风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