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口县推动非遗进校园传递“接力棒”

2020-11-20 09:10:16 [来源: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 [责编:李向]
字体:【

11月16日,湖南洞口县宣传部、县文旅广体局有关负责人在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洞口县高沙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专题调研。

高沙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杨俐一行先后走访了汪氏剪纸、冷水窑陶艺、戏剧头盔、钟艺剪纸等非遗作坊。

汪氏剪纸有170多年历史。2010年,第五代传承人汪阳华复原了剪纸、点染和装裱技术,之后又开办了兰雅轩经营店,与父亲汪荫柱立志传承祖上技艺,其设计制作的大幅单色和彩色剪纸构思新颖大气,受到普通群众喜爱。该剪纸2019年被洞口县职业中专引进课堂,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其项目《汪氏剪纸作坊》获2019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全省三等奖。

高沙镇冷水窑陶艺有一千多年历史,堪称不熄的千年窑火,历史上相当昌盛,被誉为高沙古陶瓷之都。其生产的麻蝈叫叫远销海外,是附近县市几代人的记忆。目前冷水窑有向乾明、向乾灯两个50来岁的壮年人在苦苦坚守。该陶艺今年被洞口县职业中专引进课堂,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其项目《高沙古镇陶艺坊》获2020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全省三等奖。

高沙镇戏曲头盔作坊——“恒春奇”开张于清咸丰年间,传承了六代,已有近200多年历史,目前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恒春奇”制作的头盔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创新的改良,曾吸引外省剧团慕名前来定制。但由于传统戏剧式微,“恒春奇”作坊现已停业,其制作手艺面临失传。

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各位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做了相关工作部署。调研组负责人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必须由人来传承和创新,为解决传承人难以为继的现状,应深入校园传递非遗“接力棒”,进一步加快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的步伐,真正有效地推动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据了解,该县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185条,调查项目12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1项、省级4项、市级12项、县级62项。该县非遗保护中心敢担当有作为,在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方面积极努力,其市级传统中医非遗项目“独龙针法”和县级传统中医非遗项目“龙门丹药”进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成立教学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医术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