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枢主讲思贤讲坛:外国人镜头中的老长沙

2020-11-22 18:04: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通讯员 易彬 记者 刘玉锋] [责编:赖泳源]
字体:【

文史研究专家、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进行主题讲座。

华声在线11月22日讯(通讯员 易彬 记者 刘玉锋)从1904年长沙开埠,外国人来华“采风”留下的大量珍贵照片,那么,这些外国人镜头里的老长沙是什么样的?11月21日,第二十三期思贤讲坛特邀文史研究专家、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在长沙图书馆开讲,用大量外国人拍摄的老照片为例,讲述老长沙过去的样子。

讲坛上,陈先枢跟大家分享了一些清朝末年一直到1949年间,外国人到长沙所拍摄的照片。其中很多照片反映了许多大家想象不到、未曾经历的历史。

首先他指出,清朝末年、岳阳、长沙先后开埠,引来了一批批形形色色的金发碧眼人,他们中有外交官、商人、传教士、医生、建筑师、工程师、摄影师、记者、作家等。他们带来了当时被称之为“奇工异巧”的照相机和摄影技术,外国人便成为记录、拍摄中国社会、风光、民俗等类照片最早的人群。

比如,日本摄影摄影师山根倬三和岛崎役治、美国旅行家盖洛、美国医生胡美、美国工程师柏生士、美国女作家艾丽丝、美国教师高德华等,这些照片拍摄范围广泛,艺术造诣精湛,为古城长沙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影像史料。老照片的拍摄者是在用不同于今人的“另一种眼光”看当时的长沙,因此它可以观照和还原百年多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真实面貌。

活动现场。

讲座中,陈先枢以传教士班为兰的一张照片为例。班为兰拍的照片有一个特点,充满了生活气息,呈现社会下层民众的状态,那些下苦力的挑夫、小本经营的商贩、水上谋生的船民等等。其中,有一张照片就是拍摄的在潮宗门外挑水卖的人群。那时候没有自来水,主要都是质量好的井水可以喝,大量的就是河水,但是每户居民又不能自己去挑水,主要是这些挑夫挑上门,给他一点费用。

最后,陈先枢说到,如诗如画的长沙名胜古迹、田园风光、老建筑和市井百像,都是那么的鲜活和真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些外国人来华“采风”留下的大量珍贵照片对于研究长沙背后的湖湘文化和湖南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是在中共湖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思贤书院、长沙银行、凤凰网湖南主办,湖南图书馆、长沙图书馆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