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文苑·散文】走进向家村

2021-10-11 12:38:53 [责编:唐卓婧]
字体:【

周后运

2021年的金秋时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在丰收节来临之际,我终于下定决心,推开案头堆积的工作,打算沿着粤湘古道,走进乡村振兴的最前沿,体味硕果飘香的喜悦。

正当我收拾行囊,准备出发的时候,接到家乡的邀请函,邀请我以邵阳(惠州)专家顾问组秘书长的身份,参加“魏源经世致用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主题读书会,参会的地方就在“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

看着微信中设计精美的邀请函和活动议程,我不禁思绪万千。童年时我曾和父亲一起,去过向家村,当时是腊月,寒意料峭。向家村山环水绕,峰峦叠嶂,十分秀丽,我们沿着仄径蜿蜒的村道,背着行囊,走街串巷,累出一身的汗。当时村民的生活虽然很贫穷,但是大家都非常淳朴热情,纷纷拿出老腊肉和米酒,款待我们两父子俩。大约盘桓了三四天,我们才离开村子。时至今日,想起他们我心中依然十分温暖。但是现在看着邀请函上向家村那雄伟的文化广场,精美的村居民宿,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几十年前我曾去过的向家村。

这些年虽然旅居南粤惠州,但是对家乡我依然充满情感,为了研究湖湘文化,我先后完成了《护国将军蔡锷》《儒将蔡锷》《开国少将袁也烈》等长篇历史小说。写蔡锷和袁也烈时,在追溯他们思想源头的时候,我总会找到魏源。魏源是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湖南邵阳隆回县,和我的老家洞口县黄桥镇相距不远。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之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魏源的思想,上承王夫之,下启近代化。他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在他之后,陶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蔡锷及毛泽东主席等湖湘子弟,前赴后继,最终实现了魏源的“经世”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身居住南粤、在深圳特区报工作的乡友吴剑林一道,从东江之畔出发,一路向北,跨越连绵的山脉,穿过稻浪千重的旷野,终于回到了邵阳,来到了向家村。步入村子,猛然间,我仿佛走进了梦幻世界。林荫下的炒沙路,蜿蜒伸向远方;一栋栋风格协调的新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文化广场宽阔整洁,彩带飘扬,让人赏心悦目;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观光玩乐,流连忘返。

看着群山和古木,我知道这就是我熟悉的向家村;看着焕然一新的房舎和广场,我又觉得这是新时代的向家村。行走在向家村,心情是美好的,希望是热烈的。参观完村子之后,我们在向家村牛天岭农家乐大厅,品尝了地道的隆回美食,那晶莹剔透的腊肉,醇香四溢的米酒,再次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没错,这里就是向家村,当年我和父亲一起来过的向家村。

下午,来自省内外100多位从事学术和乡村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围绕“魏源经世致用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们都知道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这次外交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袁南生却独辟蹊径,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学术积累,用世界眼光对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主题进行了延伸。他以魏源“师夷长技不仅仅以制夷”为题,结合自己丰富的外交实践,认为乡村振兴要站在“悉夷”的高处、想在“师夷”的大处、干在“款夷”的实处,以国际思维看待当下的乡村振兴。袁老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个热爱魏源,研究魏源的后辈,让我不禁耳目一新,对乡村振兴也有了新的认识。

袁老学识渊博,才情四溢,在作“师夷长技不仅仅以制夷”的主题演讲之余,他还写词《临江仙》两首:其一“良友交心牵国梦,书丛胜似花丛。连横合纵笑谈中。倾情追旭日,策马任春风。 霸得蛮来真赤子,湖湘多少英雄。悉夷启智见真功。长吟明月下,还醉大江东。”其二“自古潇湘多国士,奇文千载流芳。儒林盛会聚思囊。读书破万卷,赍志傲三江。 掩卷沉思犹自悟,源头活水萦香。先贤后学共沧桑。石头邀皓月,盛世沐华阳。”是啊,思想的力量是伟大的,自魏源以后“湖湘多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变法维新,追寻真理,聚众革命,为的不就是眼前这盛世荣光吗?他们是湖湘文化的巨子,也是真正的国士。

此外,参会的专家学者还从“魏源与晚清湖湘经世思潮”“魏源爱国思想的三次飞跃”“还原一个真实的魏源”“睁眼看世界,开创魏源研究新格局”等为主题,别开生面地讲述了魏源思想与当下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向长江、企业家杨华牛、学者王安中等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企业责任,对魏源思想在向家的实践作了深入探讨。认为经世致用思想的精髓,就是一个实干,不来虚的。正如向长江所说——“实干干出一个新向家”。在他们的身上,我也看到魏源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结束了向家村之行,已经快到中秋了,我回到了家乡,看望年迈的母亲,尔后匆匆返程。回到南粤后,我伏案沉思,到底是什么让向家村这样一个地处深山僻壤的穷困乡村,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变成小康村和富裕村?我想,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湖湘子弟发扬魏源的“经世”思想,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才使得这里“敢教日月换新天”。

周后运 1971年生于湖南洞口,为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现旅居广东惠州。创作出版《儒将蔡锷》《开国将军袁也烈》《碧血丹心——邓演达传》《周后运诗赋选》等文学作品8部,主持《惠州“岭东雄郡”城市文化发展研究》及惠州市辞赋颂雄郡系列文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