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秀风仙岭

2021-12-13 11:42:46 [责编:唐卓婧]
字体:【

谭涛峰

绿染“风仙”,水韵“井下”。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风仙岭是个“谈风说水”的好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风水宝地引发当地人无法割断的故土情意,自然也烙在“小我”与“大我”的心灵深处。人人都要老,不老是“乡愁”,我爱这片土地经常想,风仙长流不断的水润了多少人的喉,而这里冬天的雪,又白了多少人的头,这是一种“食话食说”、味鲜乡愁。

最近,在通往古老的风仙岭山脚路口边,井下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李剑想方设法,立起了一块鲜明、有气魄的风仙岭“路碑”,时任牌楼乡党委书记周红同志等积极关心此事。耳闻目见,各地名山名水大都立有这样的“标碑”,这虽不是大的工程,但既显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又传承了“尊天敬地”的传统道德和文化基因。可以说,这是井下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是新时代的一个“新记录”,能给人想象和生活的寄托,对外来人则有引你参观享受之味。随着社会的发展,可吸引一些“旅游达人”来兴建“山水家”,这小地方有可能成为“小城市”。我参观过国内外许多名山名水,在郴州的住宅旁边,还有一座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立有“三绝碑”的苏仙岭,但风仙岭这块祖先土地却总在心中,自然特别兴奋地去品味这浓浓的乡恋、乡音、乡愁。井下谭屋是我出生之地、是我心灵的港湾。视水为母、拜树为父,对于故乡建立这块石碑,我是热情建议。小时在谭屋的鸡子塘边,我还见过风仙岭上的弹烟和传来的枪声,后听说那是湘南游击队在与国民党兵的交火。这则是风仙岭解放的“一角”。

水是万物的开始,风仙岭顺风顺水。除绿色的森林外,千古灵泉水悠悠,生生不息地滋养着当地世世代代。还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风仙岭上的南竹,曾助了井下村编织斗笠等篾竹产业,小时看到过这日夜编织的繁忙景象。数年前,安仁一位县领导登上了风仙岭察看了青山喝清泉后,给我打电话:“谭记者,不夸张吹牛,‘风仙’确实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如那奔流不息的清泉,你的家乡美啊!”我回答:“谢谢领导!请您关心指导这里的发展建设。”我去过“风仙”好几次。数年前,村民谢许生兄曾向我介绍,风仙岭属罗霄山脉,元朝末在雪水垅建了老风仙寺,明朝初年则在风仙岭建起了风仙寺,不料第二年毁于火灾。之后,由黄、李、谭、张四姓同建共管,后谢姓也参加了。现寺大门有幅对联:“风清景秀神灵在,仙高寺巍庶民康”。我曾写过几篇对关于风仙岭的报道和散文登在报上,还邀请郴州电视台副台长、名记者欧阳松柏乡亲来拍过电视报道。曾有位企业家曾来这里考察准备旅游开发,后认为偏了一点,条件还暂不成熟。有次,我特意带着孙儿来参观,他喝过风仙水后,边赞扬边用两个矿泉水瓶装上泉水带回郴州,对他爸妈笑着说:“您俩也是井下村人,喝口家乡水滋心润肺,饮水思源吧,哈哈!”

一行归雁一行泪,半壶浊酒半壶愁。“乡愁”是一生情。月亮看我,我思故乡,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有些长辈说我长得与父亲一模一样。我虽没当什么官、没有什么权,但因念乡情、报乡恩,还是想方设法曾为家乡修公路、搞水利、造林、架电、办学等做了点事。有两次,我还邀陪县领导来这里调研、解决村民一些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虽是微薄之力,但心里想的是乡亲、是父母。近年来,一次又一次看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这本“百科全书”,我看阅后,更增添了这方面的思念和自豪。

任何地方的人都是有苦有甜的。我母亲的娘家在井下张屋,风仙岭则是她当年经常流汗、流血、流泪的地方,她在这里砍柴、挖笋、担竹、挑木炭、后又为我父亲砍挖草药等。父亲本是身强力壮,经常为他人帮忙做好事。后三丁抽一,因他哥弟俩人都有残疾,故几次被抓去当壮丁,最后在外被狗咬伤瘫痪在床,我经常与他贴身睡一头,还到外面捡蚌壳给他吐痰,吐后我便拿起丢到村外。父亲流泪我就哭,他去世时我才三岁。可怜的父亲没有花我一分钱、没有吃我一粒饭,他的命真苦,我对不起他。这一不幸后,里里外外苦了我母亲。有一回,张屋湾有一富裕户清早要我母亲为其去洗衣服、被子,洗完后,他家竟端出点先天的剩菜剩饭给她吃,母亲一看便含着眼泪去风仙砍柴去了。这家富裕户还有不少无情之事。如有次张屋前有口大塘干塘时,他将一个箩筐放在湾门口,对捞鱼回来的人说:“你们鱼送粥没味,倒在这里让我下饭好!”当然,最终他没有好结果。

那时,我外婆多次提着粥、饭带我经过屋背一片大松林,有的大树有几人合抱之大(后是1958年因大炼钢铁毁了),到一公里外的塘山湾去接她,我看着母亲那辛苦相就流泪。那时,我还在屋前“凡眼塘”边摘了一些可吃的丝茅菌,回家对母亲说:“我长大后,您就不这么苦了”,她抱着我又哭了一场,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回忆着当年的情景,一想着母亲,言未出泪先流,母亲,您可知道我的心肠,你亲手播下的种子在我心中发芽。近年来,我还搞些行善积德,慎独修身,为残疾小孩助健的以“贱”养贵活动,这也是想着您。

实话实说,井下村是我心中的一首歌。村民忠厚老实,有勤劳俭朴的美德,好人好事如风仙之水长流。如我外公、外婆、大小姑父和姑母、伯父、伯妈、叔叔、婶婶、堂舅公、堂哥谭宗仁、堂弟谭宗德、堂侄谭端生等,以及从谢知一开始的村支书和谢宗华、谢春华、李小华等乡亲,都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如与宗仁堂哥从小到大都相处好,有一家人之感。他为人做事都不错。堂舅张谋良是个读书人,收割时还穿着白衣服为我家稻田收割挑谷,做完后,不吃一点东西便回去了。此事虽过70多年,情景我还记忆犹新。

“井下”当然是这好那好,我认为不足的是立学育人不够,读书风气不很浓,赶不上本乡月池、山口、新塘、谢古、彭源、莲花等村。那些地方因读书成风文化气氛浓出的人才多,助力家乡建设发展也有作为。2014年列为省扶贫村。现听说一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离风仙岭近,期盼这次立的风仙岭碑,能成为村里发展的“里程碑”,出彩路上顺出发,一脉风水润古村。我想,村里如能出些读书报国、德行天下人,就能较快地建成这休闲娱乐的“天堂”,建议村规民约维护这块“碑”。青山不老、绿水多情。什么地方讲什么话,乡亲在青山绿水中能品味乐享幸福的时光。贵山贵水贵客来。可以肯定,今后风仙岭是个发展的“大舞台”,盼这块碑能成为新起点,成为家乡人的精神图腾。

我年纪大了,现实的感受,儿时的记忆、说东道西,自然松散不紧凑。可以讲,这是一种不规范的“乡音”。而“乡愁”是一种情感,一种期盼和力量。因为风仙岭自然、人文、古朴、时尚。令人兴奋的是,该村2016年列为全国旅游乡村。去年已在风仙岭入口处,修建了一个小型文化广场。村支书李剑正带领党员发扬“三牛”精神、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为实事、解难题,已取得显著成绩。这真是山在水在家乡在,那血脉则肯定是永远在。井下村在努力、在前进。我对李支书说:“深信你们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业绩长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