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新增五处衡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2-03-17 15:50:27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唐卓婧]
字体:【

近日,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我市圣人殿、香兰村古建筑群、官陇背古民居、李天柱故居、刘铁超故居等五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

圣人殿。始建于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建于光绪二年。整栋建筑座西朝东,砖木结构,两进两厢,屋高二层,五山风火墙,小青瓦,清水墙。通阔20米,进深32米,面积为640平方米。墙体嵌有石质碑刻4块,碑文刻历代修建圣人殿捐资事宜,因年久风化,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前厅顶部建有小文昌阁,形状似官帽状,当地老百姓称为“官帽楼”,意为希望本村本族多出状元郎。圣人殿是古代乡村儒生学堂,也是耒阳唯一尚存的纪念孔子及其弟子的场所。正中设有神龛,供奉孔子及其72弟子画像,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拜师祭祀。圣人殿在建国时期辟为东阳小学,是雅江中学的前身,体现耒阳古代私塾教育的形质特征,为研究“千年古县”耒阳北乡区域教育及私塾儒家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历史实物佐证。

官陇背古民居。位于三都镇坪洲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建造者为县官谢济韶(1773-1853),当地人称“韶老爷”,曾在雷州半岛担任县官职务长达二十余载。该宅座北朝南,三进两厢,进深35米,通阔22米,面积约770平方米,由锁头形门厅、下天井,前厅、过堂、中厅、上天井、祖堂、左右耳门,回廊、厢房等建筑设施构成,官陇背古民居为保存较好的耒阳地方传统锁头形院落建筑,且是本地区少有并保存完整的官宅兼古民居布局。

香兰村古建筑群。位于耒阳市龙塘镇香兰村11组,俗称烟包岭李家老屋,始建于康熙43年(1704年),最早由李氏祖先李修程携家眷等迁徙于此,世代建宅立村,后经清代、民国逐渐形成古村规模。

古建筑群座西北朝东南,靠山泮水而建,通阔36米,进深50米,面积约1800平方米,前有长方形禾坪1200平方米。以正堂屋为界,由堂屋、厅房、凉亭、天井、古井等互相连接,李家老屋砖木结构,二进六厢,小青瓦、风火墙、悬山顶。进村有码头青石阶梯38街,槽门侧开,设有石质栏门,前有防护墙,院落堂屋面阔三间,主大门为木质门框,前设房檐,廊道立柱2根。主大门为木质门框,门额墨绘:“龙门第”字迹有些模糊不清。

香兰村古建筑群布局紧齐紧凑,各厅厢房整体布局独特,功能划分明确,是湘南地区古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该建筑与自然完美协调,其独特的地方风格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是中国传统民居不可或缺的基因之一。

李天柱故居。位于余庆街道办事处西元村6组,建于清代,座西朝东,二进二厢,小青瓦,悬山顶,通阔30米,进深22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由门厅、厢房、正厅、耳门、天井、横屋组成。

故居门厅面阔三间,房屋两侧为横屋,各立廊柱4根,并有过道通往村巷。左侧出耳门,整体结构左右不对称,木雕装饰风格简朴大方,房屋以居家实用舒适为主。

李天柱(1899-1935年),字振湘,号挽天,湖南耒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历任连长、营长,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委员会主席。1928年4月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岗山,历任营长、支队长、纵队长、独立师师长、中共湘赣省委候补委员、湘赣省军区副总指挥、中共湘赣省委妇运书记、红八军军长等职。1935年6月,李天柱在江西省寻邬县突围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6岁。

刘铁超故居。俗称“大厅屋”。砖木结构,坐北朝南,悬山顶,隔山檩,无梁架,盖小青瓦。二进二厢,通面阔30.5米,进深26.4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为过厅,上置搁楼,次间为耳房,面向过厅辟门,南面施直棂窗。第一进前置柱廊,木柱石础,无槽门,当地俗称“敞开屋场”。故居正屋及东厢房北头墙体下面部分为青砖勾缝,青砖以上为土砖,西厢房及东厢房南头为土砖砌筑,整体建筑保存较好。

刘铁超(1899-1932年),又名轶超,字学谦,号卓然,湖南耒阳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北伐时任左翼指挥部宣传队队长(陆军少校衔)。1928年4月随陈毅上井冈山,历任红军独立第三团团长、中共赣西南特委领导成员、红二十军军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红三十五军军长、独立第三师(由红三十五军整编所改)师长等职。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和第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计划和组织工作。1932年春率部攻打瑞金沙洲坝的反动地方武装,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记者  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