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青运在开福:早期湖南团组织活动策源地

2022-05-11 11:12:41 [责编:唐卓婧]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覃泓玥 胡恒帅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以来,一代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每个阶段,谱写出一曲曲激昂的青春之歌。回顾百年青运史,其中颇为重要的一段乐章,正是在孕育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精神的三湘热土上编织而成的。视线进一步聚焦,穿过历史岁月中的风雨沧桑,透过无数湖湘儿女挺立潮头、奋勇当先的身影,寻找早期湖南团组织活动的策源地:从中共第一所培养青年干部的新型学校,到湘区委员会领导团组织开展青年运动的地下联络点,从时刻激荡着先进文化思想的湘区团校,到见证了毛泽东与杨开慧这对革命伉俪深厚感情的清水塘22号……革命先辈们留下深深足迹的这片土地,一百年后有个寄寓着他们共同美好心愿的名字:开福。

接下来,就让我们寻迹开福,在今昔变化的对比中追溯那段辉煌岁月吧。

为革命输血:湖南自修大学如何培养“真同志”?

自长沙市开福区乐古道巷向西步行五分钟,即是全国第一所研究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湖南自修大学旧址。穿越百余春秋,来到五四运动余震未消的1920年,朝气蓬勃的有志青年们积极投身群众运动,国内多地相继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一份来自上海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带着殷切的期盼,悄然寄往了长沙。次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毛泽东任书记。8月,遍寻“真同志”的毛泽东与何叔衡等人,为了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青年革命干部,与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起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

湖南自修大学以船山学社社址为校址,起初由贺民范任校长,毛泽东任教务主任;1922年秋,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达应毛泽东邀请出任校长。

自修大学《入学须知》上规定:“我们的目的在改造现实社会,我们的求学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洗涤不良的习惯、为革新社会做准备,这正是创办该校的初衷。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探索热情,学校采取单独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还设特别讲座,邀请名人来校讲学:大家经常开座谈会,共同讨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问题;仅1922年,自修大学就多次公开举办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演讲大会,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员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之余,还积极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反对湖南军阀赵恒惕的斗争等。

1923年11月,军阀赵恒惕以“所倡学说不正,有害治安”为由,封闭了湖南自修大学和附设补习学校。

湖南自修大学虽然只存在短短的两年零三个月时间,但在湖南乃至全国革命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共早期传播革命思想、动员社会力量、凝聚革命人才的阵地,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共产主义战士。湖南最早的一批党员,如郭亮、夏曦、夏明翰、李维汉、易礼容、罗学瓒、毛泽民等人,均在自修大学学习或工作过。在汲取了自修大学的经验后,中共湘区委员会创办了湘江学校,湖南自修大学的故事仍在延续。时至今日,望着船山学社中复原的旧址旧景,我们或许也能联想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办学盛况吧。

磨难中壮大:望麓园见证了怎样的红色故事?

沿乐古道巷往里走,至“王家坪”十字路口一带,就来到了中共创办最早的地方团校之一——湖南湘区团校的旧址,创建者为毛泽东。向东望去,约二十米处有一拱门,上书“望麓园”三字,则是毛泽东、杨开慧二人因革命工作需要,一度居住过的地方。

1926年,以湖南自修大学、湘江学院为前身,在综合衡量校址及生源问题后,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湘区团委参考安源党校与团校合并经验,租用长沙市平民女子职业学校教室创办湖湘区团校。团校授课老师多为湘区党委和团委负责人,其课程除《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帝国主义与中国》《国际职工运动史》《国际妇女解放运动史》《中国农民运动》《中国职工运动》《中国青年运动》外,每周还会由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作一次政治报告,分析国内外形势,阐述党的斗争任务。师资成员还包括董必武、刘少奇、蔡和森、邓中夏、李季、恽代英、向警予等人。紧张的学习之余,每周六亦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学生们以革命歌曲启幕,载歌载舞,欢笑不断。

这一年冬天,毛泽东与杨开慧夫妇住进了望麓园。当时,长沙织布厂也在望麓园,是中共湘区委员会所设的地下联络点,为党筹措活动经费。在开展革命工作之余,毛泽东也十分关心团校情况。1926年12月底至1927年1月,他曾四次来团校为学员和工农代表大会的党团员代表作报告:第一次讲了革命军占领武汉、南昌后国内形势的变化,着重指出国民党内左右派的分化,蒋介石和唐生智的矛盾以及迁都问题的争执;第二次讲农民运动,着重讲了共产党的政策和策略;第三次讲调查工作的方法,利用在江苏、湖北等地调查的事例,特别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第四次报告讲从衡山调查回到长沙后,总结出的各地考察农民运动的情况。

作第四次报告时,毛泽东正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杨开慧则在望麓园协助整理考察资料。最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里完成了初稿。这部著作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推动了农村大革命的蓬勃发展,问世后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望麓园也成了毛泽东和杨开慧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见证。星移物换,沧海桑田,1938年的文夕大火已将旧址焚烧殆尽,如今来到乐古道巷深处,只有刻着望麓园的一面石墙,依稀记载着当年毛泽东领导湖南早期党团组织活动留下的痕迹。

传奇的背后:清水塘22号中发出了哪些指令?

自乐古道巷向东步行约十五分钟,高楼环抱下的清水塘畔,即是全国最早由省级支部转为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地方——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再往里走,木板墙、镂空窗、写在门牌上的“清水塘22号”,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映入眼帘。1921年秋,一对年轻的革命夫妻来到这里,开启了一段红色传奇。

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10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支部——湖南支部成立。经过多方打听和实地勘察,中共湖南支部选择清水塘22号作为秘密办公地。为了掩人耳目,杨开慧也搬到这里。这座小宅从此成为了毛泽东夫妇共同生活的第一个家。

湖南支部成立后,毛泽东着手在工人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22年5月,毛泽东、何叔衡在中共湖南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区委机关仍设在清水塘22号。直到1923年4月,毛泽东都在清水塘领导中共湘区委员会开展工作。在此期间,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安源路矿工人、粤汉铁路工人、泥木工人、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等10余次罢工斗争,掀起了湘区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和农民运动浪潮。

与此同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组织也开展了大量工作:青年工人运动委员会、湖南青年工人互助团、湘江学校农民同乐会、工团联合会工人补习学校、长沙县平民教育促进会所办的平民学校、青年工人教育委员会——青工教育社……湘区青年运动如火如荼,充分体现了湖湘青年的爱国情怀与斗争精神。

清水塘畔,杨柳依依。百年前青年毛泽东离开了这里,开启了光辉的革命历程;而今无数青年来到这里,凝聚出磅礴的红色力量。昔日革命先辈们不懈奋斗的身影与今朝青年儿女意气飞扬的面貌交织——在清水塘的倒映下,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