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实处见新奇——读《随吟集》随想

2022-09-16 09:47:18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唐卓婧]
字体:【

庆贤

古人作诗、填词、制曲,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述志言情,或叙事、或议论,都追求的一种意趣、情致、韵味。所谓“意在言外”,“情有尽而意无穷”。而且,好的诗一般都明白如话,少有晦涩难懂处。

“意”是诗的灵魂。这个意,可以指“意象”“意境”或者“意蕴”。近读文见贤的《随吟集》,感觉他总能通过平常、朴实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象、意境出来。如“浪涌青山几点墨,鹜飞高宇数行书”,以小状大,写出了武汉东湖的雄浑壮阔;“倚槛任凭斜雨洒,开窗且放大江流”,由眼前之景,可以联想到人应具有的广阔胸怀。

《咏蝉》一诗,写蝉短暂的一生,索取极少,但鸣声嘹亮,给人类以愉悦。以物喻人,也颇有新意。《村翁》写卖菜老翁“里衣翻遍三四件,欲找零钱却总无”,也颇有趣味。是“真无”还是“假无”,不得而知。很多情况下,一点零钱,买主就可能不要了,老人占了点小便宜,心里也很高兴。这样的细节描写,富有生活的气息,又具人情味。

《随吟集》写旅游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足见作者对祖国山川和历史人文景观的热爱。如写长江江底隧道,“才经煦日照苍茫,瞬见华灯照夜凉,车行来往两匆忙。谁试想,头上是长江”!写早春崇明岛湿地:“红蟹翻泥争觅食。日迟迟,雁来每写天边字。杨垂浅绿,芦生玉笋,才露嫩尖儿。”写黄山突发的风雨,把黄山比作乖情易变的少女,新奇而又富异趣。

而写历史人文景观,风格又迥然不同。如写西安古城墙,“一派山河,百二雄关。千载京都,当年王气,今日云烟。未央宫英雄浩叹,长生殿美女歌欢。渭柳衰残,唱断阳关,”饱含一种历史沧桑之感。《折桂令》写参观秦兵马俑,“不是那百万貔貅争奋勇,岂得他六王珍宝入秦宫?”暗示了是人民创造历史的道理。写与伟大领袖毛主席有关的作品,充满着崇敬、庄重、缅怀的感情。如《折桂令·参观延安毛主席原居窑洞》:“缓行来步履轻轻。请庄敛容颜,莫放高声。昔也居此,今兮何处?浩乎沧溟……”也有写得轻松愉快的,如《七绝·伟人巧答》:“民心已去欲何求,失败将军是‘草头’,最喜毛公调笑处,看吾反手写风流。”

这里,还请读者重点关注散曲《双调·拔不断〈史记〉人物一百咏》。我们知道,《史记》是我国史书写人物最精彩的。用同一散曲调式写一百个《史记》人物,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具有开创性意义。每支曲子寥寥数语,就把人物最典型的特征表现出来。如写项羽“跨乌骓,疾如飞,长枪一指星云坠。起舞虞姬不尽悲,怒嗔敌将千军退。掷头颅英雄无愧。”写刘邦“统山河,喜婆娑,荣归故里高堂坐。教子弟齐唱大风歌,问阿翁家业谁如我?满座呵呵乐。”把一个悲剧英雄和一个流氓皇帝的典型形象活脱脱展现在读者眼前。写吕雉“祸和殃,起宫墙。何输杀伐沙场上?刘氏儿孙今日亡,诸吕顷间也命丧。人读此空余惆怅!”写出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宫廷斗争。《钩弋夫人》“住宫墙,叹凄凉。当年得幸从皇上。生子才为太子郎,顷间推赴黄泉壤。几回头几番绝望!”写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同是写智者,文种因恋富贵而惨死,范蠡却因认识了统治者的本质,功成身退,成为千古发家致富的典范,世称“陶朱公”。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人物形象,作者引用了《史记》原文置于每支曲调之下。

在注重营造诗词“意境”“意象”的同时,《随吟集》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它的语言浅显、自然、流畅,且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使人有一种“飞珠泻玉”的感觉。

《随吟集》在诗、词、散曲后面,还附录了部分楹联、新诗、散文,也颇具情味。

从《随吟集》附的散文《军旅拾痕》中,我们了解到作者是军人出身,退役后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而自小对古典文学的喜爱使他形成了一种崇尚自由、追求自我的性格特征。退休后,他又喜爱旅游,足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的诗、词,散曲格律严谨,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成了一种洒脱奔放而又舒徐有致的风格。有人形容他的为人和创作“疏放豁达,蕴藉风流”,是有一定道理的。

(《随吟集》,文见贤 著,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