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谭兵:一块豆腐 从家常美味到生活百味

2023-10-26 19:53:19 [编辑:赖泳源]
字体:【

华声在线10月26日讯(通讯员 刘卫红)攸县豆腐多以家常菜的身份出场,却足以让人的味蕾怦然绽放。这些家常味道经烟火慢炖、与人事相逢,往往成为了平凡又不平淡的人间至味。谭兵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攸县豆腐,到今年已经是第七个年头。

10月25日,时已深秋,早晨有些清冷,攸县网岭镇农贸市场的一家豆腐店前却热气腾腾,五箱豆腐不到两个小时就已全部卖完。店主谭兵每天都会将当天现做的攸县活豆腐拿到店里卖。大家早早赶来,为的就是尝上一口那还带着锅香的鲜嫩。

卜晓英经常来谭兵的店里买豆腐,用她的话说就是:好吃,很嫩,里面没有豆渣也没有豆腥味儿,可以煎着吃,又可以煮着吃。

豆腐制作在攸县已有悠久的历史,做豆腐的基本都是“世家”,谭兵只能算是“半路出家”。此前她一直在外面做生意,直到七年前,父亲患重病离世,谭兵才回到家乡攸县。食物常与情感相融相洽,谭兵想起了儿时与父亲常吃的那些原汁原味的家常美味。于是,决定自己做豆腐,把健康美食做给更多的人吃。

谭兵:“俗话说病从口入,食材肯定是最关键的。我想找到对人体健康的一些答案。不管是作为对小孩子还是对老人家都重要,应该守护家人的健康。”

美味的获得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豆腐制作技艺自西汉传入攸县,因过程艰辛,2000多年来,攸县并不曾出现类似“豆腐西施”那样的传说,豆腐坊里都是男人“当家”。从毅然决定做豆腐的那刻起,谭兵就很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谭兵:“俗话说,有女莫嫁豆腐郎。一般是男的去做,我一个女的,经常忙到凌晨两点多,等下凌晨三四点又要开始要继续做准备了,一天没有多少时间睡觉的。”

在美味形成过程中,决心与味道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或许正是这种有点残酷的魅力,才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手艺人不舍昼夜去解锁美食的真谛。相比拥有祖传秘方的传统手工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人,有信念无技术的谭兵并不具备优势。

谭兵:“最开始有连续倒了三锅的那种情况,全部要不得了,因为质量不过关。这个成本有1000多,心疼肯定有了,赚这个钱的时间差不多要半个月。但对于顾客来说,他们只会给你一次试吃机会。我们不能做一担子买卖,以诚信为主,所以把这个豆腐全部倒掉,也不能卖给顾客。”

在农村长大的谭兵从小就喜欢观察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她之所以仍然坚持是因为一直相信,食物的千滋百味如同一场信约,虽漫长而必至,只是周围人的不解让她坚定前行的脚步有些沉重。

谭兵:“我经历了很多坎坎坷坷,磕磕碰碰。开始包括家人都反对,觉得在外面打工都能挣几千块钱一个月,你在家里天天忙,又看不到收入,肯定不会支持。刚开始一个人干,但是一个人也要干好,无论多苦我都没想过放弃这件事。”

开弓已无退路,谭兵做出了第二个决定:拜师学艺、精进技能。世事几多变幻,攸县豆腐非但没有湮没于历史长河,反而日益兴盛,正是因为豆腐制作薪火相传的精神一直在攸县延续。谭兵也从师傅那学到了传统手工豆腐的制作诀窍。

谭兵:“用我们传统工艺做出来的豆腐锅香浓郁,又细腻又嫩,但怎么煎都不会碎,最重要是没有添加剂,老祖宗传下来传统工艺还是能做出好的东西出来的。”

谭兵那十来平米的豆腐坊是全村熄灯最晚、亮灯最早的地方,她凌晨三点多就起床生灶火、磨豆子、挤豆浆、点卤水、装箱。做豆腐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要技巧、专注、细心。谭兵常常一个人在蒸汽缭绕的房间里忘我地忙碌,每天至少要在豆腐坊呆上17个小时。终于,生活拨开四合的暮色,向她亮起了微微晨曦。

谭兵:“刚开始找市场,接触到了深圳的一个有机食材群,他们有往香港供货,现在我的一部分豆腐就是供香港的。”

有了业务,谭兵松了一口气,并顺势在网岭农贸市场盘下一空门面,专门卖豆腐,同时以豆腐为原材料加工各类休闲零食。经过两年的稳定经营,谭兵又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做豆腐更好地宣传攸县豆腐文化。她的第三个决定就这样启动了。

谭兵:“我正在打造一个豆腐体验坊,用最自然的方式展现我们做的豆腐,从割豆子开始,割出来,回来再去磨豆子,磨完喝豆浆,吃豆腐脑,再来做豆腐。如果大部分人都知道了一颗豆子是怎样变成豆腐的,并且参与制作,肯定是更有意义的一件事。”

谭兵的一年365天,天天跟豆腐打交道。她本人也如那温润洁白的豆腐,韧劲中透着细腻。豆腐坊里豆香浓郁不散,而她的光景和日子,和她做的豆腐一样,越来越有滋有味。

谭兵:“我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我对坚持做的事很有信心,刚开始我就认定了这件事儿,把这件事当成余生的最后一件事做,无论多苦,我都会坚持做这件事的。”

(一审:刘乐 二审:王亚奇 三审:禹振华)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