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湘西”候君来

2024-02-08 15:59:50 [责编:唐卓婧]
字体:【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湘西州3年创2个“国家5A级景区”
文/张颐佳 李孟河 杨 帆
武陵山脉腹地,群山逶迤,薄雾升起。德夯大峡谷上,线路全长1779米的矮寨大桥飞架云端。与之相连、曾经贫困的十八洞村,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古色古香。2021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5A级景区零的突破。
时隔3年。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最新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凤凰古城旅游区确定为我省唯一上榜的旅游景区。湘西州3年内连创两个5A,让全州300万名各族群众,欢欣鼓舞,为之振奋。
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说:“旅游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全州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构建‘1+5+X’现代化产业体系,把生态文化旅游业摆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千亿产业、主导产业,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
据统计,2023年湘西州接待游客57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4亿元,分别增长25.3%、18.7%,增速居全省前列。
念好“山水经” 擦亮文旅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两山多竹篁,翠色逼人来。”这是沈从文笔下的绿意湘西。绿色是湘西生命的底色。
无论站在湘西的何处,放眼望去,触目皆为绿——苍翠欲滴的茂密树林、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青山、清新恬静的万亩茶园……
湘西州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态福地,世界地质公园的金字招牌光彩夺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名片灿烂夺目,被国家林草局誉为“北延安、南湘西”两个绿色发展典范之一。
沿着竹林,踏着石板路的阶梯,走进吉首市己略乡夯坨村上夯坨自然寨,放眼望去,群山逶迤,古朴的房屋,参天的古树,长满绿苔的古井都保存完好。
青烟袅袅,夯坨村几家农家乐,“云上农家”“云上居”里热闹起来,酸鱼、酸肉、桃花虫等地道苗家美食,陆续摆盘上桌;“云上夯坨当家鸭铺”炒出的农家散养土鸭热气腾腾。美景、美食、古朴的音乐,都成了游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位于泸溪县的红土溪村大山生态农庄,草木葱郁,花繁叶茂,清新的绿意与古色古香的民宿相映成趣,游客络绎不绝。
2019年前,这里却是岩山裸露、乱石林立、粉尘飞扬、气味刺鼻的采石场。
采石矿场停止开采后,泸溪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复绿,种植红豆杉、紫玉兰、杨梅、樱桃等绿化树种和水果5000多株,播撒花种33000多平方米;在废弃矿坑上修建了水上乐园、网红桥、休闲亭等旅游设施,建造了采摘园、农家乐、乡村民宿。
丰收时节,走进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青山环绕,果柚满筐。步入凤凰古城,旧城新貌,满目风景,如诗如画。
围绕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湘西州大力推进生态湘西、和美乡村建设,在呵护绿水青山中发展文旅经济,湘西大地处处是风景、遍野是“金山”。
凤凰县竹山村,古丈县龙鼻嘴村、牛角山村、中寨村,龙山县八面山自生桥村等村寨,探索走出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村民过上了新生活。
目前,湘西州已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富硒猕猴桃基地、椪柑基地、百合基地、优质烟叶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茶叶基地,凤凰县菖蒲塘村、泸溪县马王溪村、保靖县陇木峒村等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
点亮“文化魂” 增强文旅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
阿婆山下,有条与峒河水平向而行、穿村过寨的河流,叫洽比河。河畔的X077旅游公路,串联9个村寨,宛如一条彩带萦绕在翡翠山峦。
山间深处,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静卧其中。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该村的苗鼓、苗绣、苗歌等苗族传统文化保存完好,宁静的院落,一砖一瓦,古韵悠悠。
位于凤凰县山江镇总兵营社区的山江苗族博物馆,2002年10月对外开放。山江苗族博物馆用神秘的、多彩的民族文化抢占旅游发展的制高点。除了“静态展览”,还推出“动态展演+流程展示+无线展开”,通过馆旅融合,文化旅游致富,带动非遗传承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一条苗族文化生态旅游链。
近年来,凤凰县以山江镇为中心,保护和开发老家寨、凉灯村、苗人谷等一批传统苗寨和苗族“圣山”八公山,开发《苗寨故事》演艺节目,把凤凰建成苗族文化高地,打造苗族文化和民宿深度游产品。
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华对湘西“宝藏”如数家珍,湘西州有1座世界地质公园、1项世界文化遗产、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9个国家等级旅游景区、178个中国传统村落、400多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和1517处历史文化古迹,处处浸润着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为湘西州“文旅腾飞”积攒了丰厚的家底,创造了良好条件。
非遗传承走在前列——凤凰县文保中心获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先进集体,全省唯一。非遗传承人叶水云被授予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人物”荣誉,全省唯一。“魅力湘西沉浸式非遗体验游”入选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全省唯一。湘西州26个非遗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推荐项目名单,排名全省前列。
文物保护干在实处——《简牍探中华》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热播。首期聚焦里耶秦简,首播当晚央视频播放量破300万,各平台观看人次累计达6.8亿。凤凰县博物馆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案例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公共文化干在实处——全年开展各类文艺活动18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达700多万人次。两作品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3家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成功创建9个全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湘西州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推动文化兴起来、旅游火起来、乡村旺起来。
把准“旅游脉” 凝聚文旅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
2021年以来,湘西州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文旅、茶旅、农旅、体旅、工旅深度融合,“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百姓富”的综合效应不断放大。
沱江沿岸,旅拍引客。凤凰古城0.91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有1000多家提供旅拍服务和兼顾服装租赁的店铺。
在龙山县八面山空中草原骑马,体验高空滑翔,吃烤全羊,在“觅野星舍”蹦野迪,在“云上小舍”看星星,在悬崖酒店听云海涛声,这些都是游客“打卡”的热门。“但凡周末天气晴朗,山上各种酒店提前一周基本上预订一空。”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竹山村、吉首市隘口村、龙山县八面山等一大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走进乡村、体验乡味、记住乡愁。
湘西黄金茶、古丈毛尖茶、湘西腊肉、凤凰姜糖等名优农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土家织锦、苗族银饰、苗绣、蜡染等非遗工艺品生产带动就业近万人,成为了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副州长马碧介绍,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湘西州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至75.2%,带动50多万人吃上“旅游饭”、过上新生活。
湘西州文旅业态不断丰富。
充满特色的苗寨风情码头、唯美的翠翠竹排表演、壮阔的黄永玉百米画卷、浪漫的沈从文情诗水幕……近年来,凤凰县以科技手段将国风动漫、真人实拍、电影视听、水雾投影等多种声光影形式进行巧妙融合,观众已成景中人。
湘西州成功举办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2023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湘西州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等节会活动,“办会兴业、办会兴城”效应持续彰显。
旅发大会的主场晚会,成为常态化演绎产品。以璀璨夜色为景,以悠悠沱江为台,一场场精彩的演出,通过非遗展示、歌舞、朗诵等形式,让一个民族感、立体感、国际感十足的湘西,在现代声、光、电与地域风貌、民俗历史的相融相生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广大游客感受湘西的文旅发展在“全速奔跑、全员参与、全方位提升”!
湘西州文旅广电局局长向汝莲被人亲切称为“幺妹局长”,她常身着靓丽的民族服装向世界推介自己家乡:“我们湘西不仅有凤凰古城,还有矮寨大桥、芙蓉镇、十八洞等等,山水风光神奇、历史文化厚重、民俗风情浓郁,只要你来,这里一定会成为你留恋的‘诗与远方’,我在神秘湘西等大家!”
近年来,湘西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挥民族地区文化比较优势,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56.3%,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位居全省第二。
向汝莲介绍,新一年湘西将重点做好兴业态、促融合、拓市场、强品牌、优环境“五篇文章”。按照“处处有旅游”“行行加旅游”的理念,加快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神秘湘西”。
(一审:罗江龙 二审:刘乐 三审: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