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把长乐推向世界

2024-03-04 12:03:08 [责编:唐卓婧]
字体:【

一年一度民俗狂欢,非遗技艺与文化代代传承

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徐典波

3月2日,正月廿二,汨罗江畔长乐古镇,人潮涌动。铿锵锣鼓震天响,抬阁故事会粉墨登场。

400多台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由低到高,嵌成一条鲜艳的故事长龙。彩旗、彩灯、锣鼓、乐队、舞龙间错其间,在小镇街道逶迤绵延。

一年一度的民俗狂欢,见仪式,见文化,见魅力。还是熟悉的“配方”,每年都有新味道。

1.迟来的仪式感,“全民狂欢”热情不降

故事会就是长乐人的元宵仪式感。

今年元宵节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故事会延期。但冰雪无法阻挡的是古镇人比故事的热情,600多名参演人员攒足了劲:“准备更充分,就像过元宵节一样来劲!”

长乐抬阁故事会起源于隋唐,盛于明清,是一项集惊、奇、险、巧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杂技。汇集历史传奇、戏剧艺术、民俗风情、杂技竞技,融表演、彩绘、历史、天文、地理、文学、民情、时代精神于一炉。

长乐故事会不是讲出来的。长乐人用身体“做”成造型,表演出看得见、摸得着、读得懂、学得到的故事。

巡游队伍中的故事既具传统色彩,又有时代精神。有单骑救主的赵子龙、忠烈保家卫国杨门女将、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等经典人物故事,还有警醒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虎门销烟》,以廉政建设为核心的《屈原》等用传统形式讲述新时代精神的故事。

一台台高彩故事,用固定造型讲述着一个个典故;故事用基台承托,被推着巡回亮相。

观众眼里,高台上的小朋友安然飘逸于剑刃、花朵、竹尖。

不为人知的是,俏丽活泼却惊心动魄的凌空绝技,背后暗藏玄机。

走进故事会准备现场,记者“探秘”发现,小朋友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手上扶着支架,被牢牢绑在座位上。这样不仅安全,还可以轻松长久保持姿势。随后,一件肥大的戏服从上到下,把座位支架包裹得严严实实,形成绝妙伪装。

就这样,每台故事中,小朋友一个接一个被固定稳当,看起来浑然天成。

沿袭每年元宵节“基础配置”,今年,国家级非遗项目抬阁代表性传承人陈范兴,一大家子出动16人,踩高跷、扎故事、打锣鼓。

去年,他在故事会首次亮相的孙女陈添若,今年踩着4米高跷,与两个哥哥同台表演。

今年,上市街故事会成员“大换代”,会长、副会长等从平均年龄70多岁交到40多岁艺人的手里。

“故事会需要年轻人传承,输入新鲜血液。”76岁的陈范兴从会长变为名誉会长,包括他在内,会里只留3位老艺人传帮带,分别精通化妆、编故事与策划组织。

半个世纪与“故事”为伴的陈范兴,见证了故事会的变迁。他回忆,早年间,物质相对短缺,长乐人也家家户户出故事,用门板、床板扎成故事推出来。

长乐镇一条650米长的麻石古街分为上市街、下市街。两头比故事数量、风格,比高跷高矮、技巧,互派“探子”,刺探“军情”。两条街的人们比了1000多年,也没有比出结果,乐趣和友谊却历久弥新。

如今,上市街与下市街都有自己的文化馆。3层的文化馆里,保存了许多故事会的精彩历史镜头,也陈列了许多服饰道具。

每年如此浩大的演绎,还建起各自的“大本营”,力量源泉从何而来?

“故事会文化根植在每一个长乐人心中。”长乐抬阁故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阳波介绍,故事会的传承不是单靠政府或一小部分民间艺人。每年故事会,每一个长乐人都会自觉参与其中,出人、出钱、出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狂欢”。

2.“芝麻官”培养“醉关公”,“故事”把长乐推向世界

比到狭路相逢、难分伯仲时,高跷队伍在万众期待中走来。

5米高跷比肩2层楼房,“高跷王子”郑大军却轻盈点落。他身着标志性的鲜红“七品芝麻官”戏服,头戴官帽,手摇折扇走来。

大家为他捏一把汗时,郑大军却游刃有余地吹起口哨与人群互动,引得人们喝彩欢呼。

这位“七品芝麻官”,就是2024年河南春晚,在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原创生肖艺术片《龙舞》中,脚踩5米高跷,惊艳亮相的“龙神”。

郑大军8岁学踩高跷,一踩就是40多年。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艺“高”人胆大的郑大军透露,人与高跷的连接靠布条捆绑小腿。5米高跷一副重达20多公斤,对体力、腰力、平衡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为更好推广高跷技艺,把长乐故事会推向全国,郑大军以“高跷王子”为ID,在抖音直播1个多月,分享日常训练点滴与故事会备演情况。

下市街高跷队伍中除了“七品芝麻官”,今年新增的角色“醉关公”也气场全开,收获一众粉丝。扮演者杨求恩看似迈着酒醉的步伐,每一步却稳稳落地,不时豪迈挥刀。

为更好地展现角色形象,盛会前夕,郑大军还在为徒弟杨求恩“抠细节”。

捋胡须的动作,抬头、闭眼的神态,似醉非醉的身形,郑大军都先自己掌握再给杨求恩示范:“最重要是神韵。要掌握人物特点,把角色的故事、经历、喜好琢磨透,进入角色。不是去表演他,而是成为他。”

今年24岁的杨求恩6岁起便跟着郑大军学习高跷:“每年,师傅都会帮我复盘,对照表演视频,为我指出问题并提出改正方法。我现在感觉越来越好,踩高跷更轻松也更稳。”

小到7岁,大到24岁,郑大军已培养50多个徒弟,非遗技艺与文化就这样代代传承。

长乐孕育“故事”,“故事会”把长乐推向世界。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特色旅游景观示范镇”……长乐的金字招牌不胜枚举。

这边故事会竞演正酣,那边麻石古街上,游客纷纷品尝免费甜酒、卤腊。去年,长乐夜市以“甜酒+热卤”等特色美食为卖点,凭借免费夜宵在互联网迅速出圈,吸引省内外游客15.3万人次,带动63家商贩入驻经营、589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游客源源不断,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到渠成。2022年底,年产3万吨的汨罗甜酒产业园开园,甜酒产业发展大步向前。近日,“长乐街甜酒”入选中华老字号。

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介绍,长乐镇着力擦亮“走古街、看故事、品甜酒、玩滑翔”的文旅名片,将麻石古街、大垅农庄、青林秘境、智峰山休闲基地串珠成链,为汨罗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审:罗江龙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