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诗意的激情拥抱

2024-03-28 10:28:43 [责编:唐卓婧]
字体:【

——衡南洛夫文学艺术馆何以吸引年轻人

全媒体记者 唐曦 通讯员 倪新成 康廉泽

洛夫,本名莫运端,衡南县人,中国著名现代诗人、世界华文诗坛泰斗,被诗歌界誉为“诗魔”。代表作有《石室之死亡》《湖南大雪》《因为风的缘故》《众荷喧哗》等。2001年,凭借3000行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3月下旬,记者慕名走访参观位于衡南县的洛夫文学艺术馆。从2023年6月开馆至今,这里已吸引近10万游客观展,其中青少年群体占七成。

以“美”出圈,处处皆景处处诗

走进洛夫文学艺术馆,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美”。

素雅大气的门头,廊式回环的布局,简洁明亮的展厅,每一处都让人赏心悦目。展馆正中还有一方天井,满是绿色,生机盎然。

漫步馆内,随处可见来此打卡拍照的年轻人。

“我们的布展有很多‘彩蛋’,处处都有‘诗歌’渊源。你看看这里,有什么特别?”洛夫文学艺术馆馆长罗诗斌,指着入口处的背景墙问。

记者发现,背景墙中有几处木砖镂空设计,侧方相连处设有小巧的石山造型。

“这得是‘洛夫迷’才能看出来!”罗诗斌解释说,诗人洛夫有两首著名的代表作《石室之死亡》和《漂木》,石块与木砖就隐喻这两首诗。

“你再找找,附近还有。”罗诗斌卖起了关子。

记者环顾四望,一时没有头绪。正巧一阵风来,风铃声响,清脆悦耳。

循声望去,背景墙靠天井方向,一连串风铃,在蓝天碧树的辉映下,正被风儿推着左右轻晃。

“好一个‘因为风的缘故’!”记者忍不住称赞,其他观展的游客也纷纷拿出手机录制一段小视频。

天井边还有一处高频“打卡区”,就是二楼天井侧的玻璃幕墙,每一扇玻璃上,都镌刻着洛夫的名篇佳句。

“从下往上拍,诗是前景,白墙灰瓦是背景,一幅诗意栖居好景;而从二楼透过玻璃向下拍,就好像把诗写在了蓝天绿叶间,别有一番意趣。”长沙游客冯惠是文艺爱好者,周末约了几个朋友一同前来。

要说展馆中最吸引冯惠的,当数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

复古的明信片,印着简短动人的诗句,用木夹麻绳悬挂着,高低错落。几个大开本的笔记本叠放,上面压印的“鲜衣怒马·此间少年”字样清晰可见。还有亚麻材质的抱枕,造型轻巧的团扇,衡南特产“诗魔”烧饼,无不有“诗”。

冯惠选购了一款笔记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馆内专用文创章在扉页留下印迹。冯惠拍照发朋友圈,见证这趟“诗歌之旅”。

以“文”动人,给年轻人以慰藉和力量

2006年,一封从温哥华寄到衡南的信,改变了罗诗斌的人生轨迹。

当时罗诗斌才20来岁,热爱诗歌的他,正同一帮文学爱好者创办一份民间刊物。怀揣着一腔文学热忱,他们把刊物寄给了远隔重洋的洛夫。

没想到,洛夫不但回了信,还在信里给刊物重新题了刊名“荷风”。随信寄来的,还有他撰写的一篇刊首语。

洛夫写道:“衡南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美好的童年和白马般的少年。衡南是我永远的梦土,生命的原乡;尽管由天涯到海角漂泊了大半辈子,但有一根看不见的脐带,就像风筝的绳子一直紧紧地系着我,深深地缠着我。”

“收到来信的那天,我激动得一晚都没睡好。”罗诗斌说,这封信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也坚定了他投身文化事业的决心。

2019年,在县文化部门工作的罗诗斌,主动请缨参与洛夫文学艺术馆筹建。开馆后,他担任馆长。

“文字是有力量的。布展过程中,我们在剖析作品的同时,用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介绍洛夫的成长经历和创作背景,希望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从中‘照见自己’,获得慰藉、汲取力量。”罗诗斌说。

“我在外地求学期间,经常阅读洛夫的诗,以解思乡之情,汲取坚持的勇气。”“90后”游客谭先生感慨。

让人最直观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要数“雪落无声”手稿实物厅。“洛夫一生创作皆为手写。”罗诗斌介绍,该展厅陈列了诗人600余件珍贵手稿复印件和证书,“洛夫的书法造诣很高,每一件都是艺术品。”

为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和读懂洛夫,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罗诗斌表示,展馆不定期邀请舒婷等名家前来开讲座,并举办“漂木读书会”。

“我一直是洛夫的崇拜者。但以前更多是‘看热闹’,现在跟着读书会,学习如何品鉴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深层次内涵,收获很大。”衡南青年文学爱好者夏夏表示,在书友们的带领下,她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还创办了一家“漂木文艺吧”,专门推广洛夫的诗歌艺术。

(一审:蒋宇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