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神农园:一园情深怀始祖

一园情深怀始祖

——炎帝陵神农园建设记

湖南日报记者 周怀立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近。

清明前夕的炎帝陵,显得格外庄重。冒着绵绵春雨,前来炎陵县炎帝陵祭祖祈福的游人络绎不绝。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来炎帝陵的游人,又多了一个缅怀始祖的去处——神农园。

这是一座投资1亿余元建设的文化园林。以盆景艺术为主体,以炎帝文化为依托,以湖湘文化为特色,被誉为“三湘第一盆景园”。

神农园面世,使炎帝陵风景区第一次形成了由公祭区(祭祀)、陵庙区(谒陵)、缅怀区(神农园)组成的完整体系,被视为缅怀始祖炎帝、弘扬炎帝文化的一大盛事。

一个倡议引出一大工程

位于炎陵县的炎帝陵,西汉有陵,唐有奉祀,宋建陵庙,清定形制,当代整修,享有“神州第一陵”的美誉。至神农园建成前,这里已建成以炎帝墓冢为核心的陵庙区,以神农大殿为核心的公祭区,整个格局严谨壮观。

但炎帝陵景区环境空旷,仍留有充足的建设空间。

2012年8月,一位老同志拜谒炎帝陵时,赠送了两盆红豆杉盆景,并倡议在炎帝陵建设一个高档次的盆景园,为老祖宗尽一份孝心,为炎帝陵添一道风景。

倡议一出,得到各方积极回应。同年12月,省政府领导主持召开炎帝陵神农园建设专题会议,正式决定建设炎帝陵盆景园项目,并确定省炎帝陵基金会和炎陵县政府为建设主体单位,由炎帝陵基金会驻会副理事长邓德芳任工程项目指挥长。

经精心选择,神农园定址于炎帝陵公祭区福林以西、洣水以南140亩区域。园区确定为山水、园林风格,贯穿炎帝文化,结合湖湘文化、陵园文化,以精品盆景展示为主,打造盆景园新品牌。神农园规划方案面向全国招标,邀请省及株洲市著名文化、园林、规划专家共同研讨审议。

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省、株洲市财政均拨出专款,全省其他市州也全部认捐盆景,部分企业和个人捐助了资金。

2014年6月8日,神农园工程正式开工。

一群“子孙”奉献一腔赤诚

作为炎帝陵建设史上又一标志性工程,神农园是全国第一家建在帝陵、以盆景为主的文化园区。其“省内最好,全国一流”的初始定位,使参与建设的“炎黄子孙”们面临巨大压力。但大家都以参与建设为荣。

省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到工地考察,确保工程高质量按期完成。

神农园建设过程中,省炎帝陵基金会理事长石玉珍不顾年事已高,先后4次到炎帝陵建设工地考察,还不辞劳苦走访全省各市州,全力组织神农园盆景捐赠。

省炎帝陵基金会驻会副理事长邓德芳在七旬高龄时挑起建园指挥长重任,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他与同事们一起遍访著名盆景、园林专家,实地考察著名盆景园,开工后又坚持“泡”在工地上。在2015年夏天施工最紧张的日子里,他天天不离工地,晒得面色黝黑。

作为炎帝陵新的标志性工程,神农园倾注着众多华夏儿女的心血和智慧。从常年坚守工地的省炎帝陵基金会工作人员,到省、株洲市著名文化人士,国内顶级盆景大师,对炎帝满怀虔诚的美术教授,慷慨捐资的企业,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和一身汗水的农民工,大家莫不全力以赴。

挖湖、筑岛、堆山,垒石、搬盆、植树,搬运30万立方米土石方,栽种3800株绿化树,铺下6万平方米草皮……神农园建设快速推进。

一园美景招来一片惊叹

2015年11月2日,神农园建成。再经一年多精心养护,今年初,神农园正式移交炎陵县政府管理,并被评为2016年度全省园林绿化优质工程。

建成后的神农园,1000余盆盆景蔚为壮观,4组大型雕塑意蕴悠长。

神农园盆景艺术充分吸收中华盆景文化精华,又体现湖湘文化魅力。这些盆景以“橘子洲头”“天下南岳”“巴陵胜状”“桃源仙境”“武陵风光”“崀山丹霞”“九嶷翠微”“邑有圣陵”等“潇湘八景”为核心,再辅以众多较小盆景,参差错落,美不胜收。其中体型最大的“武陵风光”,盆长12米、高6米,体量为目前国内盆景之最。

神农园雕塑由“神农教耕”“三母育圣”“安寝龙宫”“炎帝儿女”组成,其中“神农教耕”为主雕塑,雕塑上的神农形象取自山东济宁出土的汉代画像石,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炎帝图像。

神农园开园后,受到游人追捧。大家在惊叹之余,认为神农园使炎帝陵更具魅力,必将吸引更多炎黄子孙来此寻根问祖。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