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十八洞村 打造中国最美乡村

[来源:华声在线]

精准扶贫十八洞村 打造中国最美乡村

《湖南旅游》编辑部 湘西州旅游发展和外事侨务委员会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作出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战略思路。5年来,十八洞村不忘初心,牢记嘱托,结合村里的实际,致力于打造中国最美丽乡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精准扶贫模式和经验。

2017年共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村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得到了中央和省州的高度认可,2017年,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记者纷纷来村采访报道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中央电视台在1月31日和2月1日连续2天报道《村庄里的中国:苗寨集体婚礼》;7月14日《焦点访谈》报道“十八洞村脱贫记”;10月17日《新闻30分》播出第四个扶贫日:“歌谣唱响十八洞,苗寨趟出致富路”;英国、美国两家电视台报道十八洞村扶贫故事等。特别是10月13日电影《十八洞村》在全国院线上映后,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同时,十八洞村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等殊荣。在2018年年初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影片《十八洞村》成为继《边城》后,花垣县旅游产业新的形象名片,让十八洞村走向全国。

夯实核心,筑牢乡村旅游顶层设计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来引领。2013年,十八洞村党支部成员平均年龄50岁,全村24名党员的平均年龄55岁以上,散漫、薄弱是当时党支部的真实写照。为有效推进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1月,花垣县县委抽调5名党员组成了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第一支书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支书的党组织关系下转到村党支部,全力支持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在村委换届选举中推行“两述两评”制度,真正把讲政治、有文化、“双带”能力强、群众信任的能人选进班子,并创新增设建制专干和主干助理。通过竞争上岗选出了大学生村官龚海华担任村支书、致富能人施进兰担任村主任,班子结构得以优化,班子成员的带富能力进一步增强,筑牢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群众对村支两委的满意率由以往的68%上升到现在的98%。2016年,十八洞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龚海华作为旅游扶贫带头人获评“中国旅游十大新闻人物”。2017年,十八洞村支“两委”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此前在阿联酋迪拜打“洋工”的龙书伍当选村支书,龙吉隆当选为村主任,实现了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完美结合,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勇接精准扶贫的交接棒,工作推进十分得力。

2016年,十八洞村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136户533名贫困人口除7户12人需政策兜底外,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56.76%下降到1.28%,实现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完善,全村提前退出贫困村行列。如今,十八洞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闭塞难行的山间村庄到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新路。

抓住中心,把准乡村旅游建设方向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十八洞村发展的短板。为补足短板并避免过去扶贫经常出现大拆大建和资金堆积现象,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并充分征求国家住建部专家团队、县委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可复制、可推广”6字原则去开发、建设,不搞高大上项目,不进行大拆大建。围绕这一原则,十八洞村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善结合”建设总原则,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以打造“中国最美农村”为目标,谋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古、心更齐、情更浓”,把“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外面的人儿来了”确立为十八洞村乡村旅游的努力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开展水、电、路改造、农村“五改”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即保持原生态的苗族建筑风格、风貌,修旧如旧,只对个别破烂不堪的民房外观进行修缮,并做好室内需要的改厨、改厕、改浴、改圈任务。

同时,对进村公路进行美化,在公路两旁栽种紫薇树和格桑花。全村225户房前屋后铺上了青石板,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放心电,还实施人畜分离、污水处理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十八洞村还建设了村级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观景台、千米游步道。升级改造了村小学和卫生室,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村级金融服务站,无线网络覆盖了全村,村居面貌焕然一新。针对全村收入较低的部分群众,十八洞村实施低保兜底保障机制,进行动态管理,2017年重新评议出低保户31户117人,兜底7户12人。村民加入农村合作医疗率达100%,今年合作医疗报销人数237人,报销金额49万余元。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在校学生87人享受国家助学补贴14.6万元。解决读书难、看病难、保障难三难问题。现在,十八洞村进村是黄泥竹篾的苗家宅院,地上是青草点缀的石板路,房前屋后绿树盈盈,既宜居又宜游。

凝聚民心,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破除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在工作中,十八洞村智、志双扶贫,百姓观念得到改变。首先通过广泛讨论、征求意见,制定了《十八洞村思想道德建设手册》,并分发到户,让村规民约及管理办法家喻户晓,实现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塑造淳朴的乡风民风。其次推行“村民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全体村民道德评比大会,18岁以上的村民全员参与,以组为单位互相评分。评分内容包括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6个方面,每户按家庭成员计平均分,90分以上为五星级家庭,80分以上为四星级家庭,以此类推,并实行挂牌管理,让村民把自身行为置于全体村民监督下。同时,开展道德讲堂,树立身边榜样,统一群众思想,改写过去“村合心不合”的历史,鼓励贫困户走出贫困,激励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四年前因不准电杆架在自己田里而“大闹村部”的施六金,如今村里修建停车场,他主动无偿让出1亩多地。四年来,乡亲们参加村内各种公共建设累计自愿投工投劳2800余个。第三,举办文体活动,加深群众之间干群之间的了解。2017年十八洞村举办了“赶秋节”“过苗年”等苗族传统节日活动,还组织青少年朗诵爱国诗词2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村民思想更统一了,对村里的建设更支持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强烈了。

不忘初心,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要赶超,精准扶贫要兑现,创新发展是出路。

一是打造农旅一体化。总书记在十八洞提出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之后,苗汉子出资306万占股51%,十八洞村出资294万占股49%(其中村集体占股12%,村民占股37%)组建了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花垣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猕猴桃产业化基地。2017年猕猴桃已初挂果,同年9月28日正式开园销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同时完成猕猴桃产品检验检疫,各项指标全部符合出口标准,实现港澳直通销售。2017年猕猴桃产量约200吨,村民实现分红73.75万元。十八洞村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游客可边品尝美味猕猴桃又能欣赏基地美景。

二是直接参与模式。5年来,十八洞村的农家乐增加到了15家,以苗家特色为主要资源的观光休闲游吸引了游客30多万人次。其中施成富家通过开设农家乐达已经购买2台汽车,达到了脱贫致富的效果。

三是间接参与模式。家中没有劳动力又无理念的农户将房屋出租出去,每年就有一笔固定的收入,让他们间接的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

四是做好创意营销。如十八洞村实施“113工程”,依托中国邮政的网络平台,创新推行桃子采摘权转让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在全村225户农户中每户种植冬桃10棵、黄桃10棵,以每株桃树按照每年采摘权418元的标准进行公开营销,对认购人发放“十八洞村荣誉村民证书”,给予免费游等优惠,目前已销售4160棵桃树采摘权,贫困群众获益170余万元。

五是抓牢短期,巩固特色养殖、发展苗绣加工和劳务经济。十八洞村采取大户带散户的形式,截至2017年底全村养牛50余头,山羊300多只,母猪60多头,年出栏仔猪1600多只。组织53名留守妇女组建苗绣合作社,实现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并与金毕果等四家公司签订苗绣定单协议,在2017年还组织完成花垣县60米苗绣长卷《锦绣湘西》作品,寄托苗族人民对湘西自治州成立60周年的美好祝福。同时,加大村民技能培训,积极与深圳、广州劳动力市场对接,全村200余劳力在外稳定务工就业。

六是引进社会资本参与。2016年11月,十八洞村引入首旅集团、消费宝公司,斥资6亿元打造以十八洞村为核心的蚩尤部落群旅游景区,突出苗族文化神秘特色,致力于打造AAAA级景区。目前,飞虫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溶洞旅游项目、地球仓生态职能酒店、十八洞村山泉水厂均在有序推进。其中,十八洞村山泉水厂已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建成投产,将按“50+1”形式给村集体分红,即每年给村集体保底分红50万元,每生产一瓶水再拿出1分钱注入到村扶贫基金里,实现共享发展、互利共赢。

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

2018年初,十八洞村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靠精准施策,十八洞村发展“产业带动”旅游扶贫,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开辟出旅游致富新路子。

相关专题:湖南旅游精准扶贫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