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千余名师生赴韶山等地开展农村生活实践

锤炼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滚一身泥巴”

——湖南师大附中千余名师生赴韶山等地开展农村生活实践

湖南师大附中1807班的学生今年暑假来到韶山。

华声在线7月17日讯(通讯员 兰支利 记者 潘梁平)7月14日,湖南师大附中启动了2019年农村实践活动课程,该校一千多名学生,分赴韶山、浏阳、衡山、耒阳、攸县等地学农实践。该校校长谢永红、校团委书记李钊带着1807班与1805班两个班级的师生来到韶山,在对接基地韶山学校周边,一起开展为期5天的农村生活实践。

下乡“学农”实践教育是该校坚持多年的综合实践特色课程的重要一环,通过学农调研,让学生深刻认知与感悟,使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现状。通过学农体验,让学生“滚一身泥巴”,让学生切身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民之苦,变得悯农;也能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加懂得珍惜粮食、避免浪费,进而懂得父母养活自己的不容易。

所有学生学习插秧。

在韶山,1807班班主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规划了同学们的学农实践体验活动。

同学们在活动中,认识了农村劳动工具犁具的结构与使用方法;第一次在农户的指导下学习了拔秧与插秧,快乐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第一次走进蔬菜地,亲身体验翻土、拔草、采摘等种植过程,同时也进行了生物知识的关联,体会了犁具对土地起到的呼吸作用,种植中光合作用的应用,以及拔草过程中观察到的生物多样性;同学们还利用自己采摘回来的蔬菜,亲自完成全部的中晚餐的制作过程,体会到了父母平常准备饭菜的辛苦,也体会了劳动成果的乐趣。

学会交流,学会沟通,是湖南师大附中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维度。此次学农活动,同学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即通过开展农村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现代农村发展现状,埋下同学们今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种子。

1807班的同学们到达韶山后的第一天,就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分成了六个小组,通过讨论融合,形成了各小组的调研选题,并由小组长在班上对选题进行报告与说明。

学生整理调研资料。

全域旅游背景下农村交通问题与对策、韶山学校附近民宿研究、红色旅游对韶山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韶山学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舌尖上的韶山之毛氏菜系、韶山学校学生现状与未来发展,六个选题,视野宽广,信息量大,同时也很接地气,每个选题调查对象与角度具有很大的差别。

据了解,同学们基本上是上午与下午进行学农体验与调研交叉进行,各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队进行,带队老师只是巡查各个小组的活动,所有活动由同学们自主进行。同学们调研了政府机关、餐馆、当地农户家庭,锻炼了大家制作表格、提出问题、问询陌生人及团队协作能力,并各自晚上进行资料整理,形成小组调研报告。7月18日将进行的实践活动总结中,各个小组将展开调研成果报告,进行分享与交流。

“板凳坐得十年冷,教育要看十年后,基础教育包括了学习基础、品德基础、素质基础、能力基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是中学教育目标之一, 也是我校社会实践活动追求的教育价值。学农社会实践活动对热爱劳动观点的形成、对克服困难、增强意志力以及感恩父母的情感培养、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谢永红说道:“学农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实践能力提高方面很有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无论是农业劳作活动,还是课题调研活动,都锻炼了同学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学农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对生物学科知识渗透的一次实践,通过走入田野,认知生物的多样性,体会了生物学科是一门活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加强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