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修缮和保护(文明之声)

[来源:人民网] [作者:徐秀丽]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

如何保证文物安全,文物部门进行了多年探索实践,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成千上万的长城守护人。

最美长城守护人

今年6月13日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公布了“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43岁的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长城文物保护员李勇在名单之列。

河北涞源县境内,明长城蜿蜒盘旋百余公里,分为六个段落。乌龙沟长城是其精华所在。李勇所守的这段长城是最美的地段之一。

李勇从小在距离长城不远的唐子沟村长大,老房子身后的小路,是父亲李凤鸣自李勇小时候起,每每去长城巡护时都会走的路。李凤鸣,义务巡查守护长城近30年。2015年,李勇回到唐子沟村,接过父亲肩上的担子。

在李凤鸣眼里,守护长城这件事儿并没有“接班儿”一说,但李勇执意想要这样的生活。是的,李勇例行巡护长城的方式,与父亲当年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从长城保护站出发,每个月爬野山和城墙,沿着绵延15公里的长城,往返两三次。

长城巡护,没有像样的路可走。手被划破、腿脚剐蹭是常有的事,路遇断崖,需手脚并用、攀爬而行。山里天气多变,疾风骤雨多能遇到。“好在每次都安然无恙,长城也是。”干瘦黝黑的李勇笑着说。

2017年,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唐子沟的村民,集体搬到了县城内的楼房,每户人家都分配了新房,李勇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村民们好奇,记者也好奇,李勇为什么要执拗地守护长城。“住着老屋,守着长城,看似‘落单’了,但并不孤单。”李勇笑着说。

长城爱好者和长城保护协会等组织考虑到李勇只有每月100元的补贴和十几亩庄稼的收入,帮助李勇对老屋进行了翻新。李勇在巡查时发现的有“乌字×号台”的匾额,在村里老屋角角落落找到的散失的长城砖都成为陈列的展品。长城乌字号保护站也逐渐成为长城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家园和探索有效长城保护的基地。

家在长城边

在河北,像李勇这样倾心倾力守护长城的保护员还有800多名。自2003年秦皇岛市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至今,河北长城沿线59个县(市、区)中已有55个建立了长城保护员队伍。

据统计,目前各地已有长城保护员3000多人,长城保护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赫金悦是北京长城专职保护员,他是在箭扣长城山脚下西栅子村出生和成长的,今年43岁。他自己算了算,为了做好巡查工作,光去年就爬了100多次长城。

北京聘请了很多专职长城保护员。“依托长城爱好者、研究者以及长城沿线村民,通过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专业知识培训,发挥地缘优势,对长城进行动态的安全监管巡查,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舒小峰每个周末都要爬长城,朋友们随便发一张北京周边的长城照片,他都能立刻说出是哪一段。

长城保护员每周至少两次对所分管的长城本体、附属设施及其周边历史环境、风貌、长城保护标志和有关防护设施进行全面巡查,制止在长城上进行刻画、喷涂等违法行为,对非法攀登未开放长城的人进行劝阻,等等。

长城遗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特别是分布在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的山区、戈壁、草原等区域,管理、巡查、维护难度非常大。推动全民参与长城保护,成为提升长城保护水平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2006年,聘请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巡查看护,写入《长城保护条例》。2019年1月出台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强调在落实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为长城保护员提供巡查设备和装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保护长城加我一个”全民公募活动,为箭扣长城二期修缮工程、喜峰口段保护维修工程募集到所需资金。

以“热爱长城、热爱生活”为宗旨的公益组织“长城小站”,通过网络和影像,引导公众参与、宣传保护理念、开展青少年教育等,已志愿服务长城保护20多个年头。

用绣花功夫修缮长城

2019年1月出台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长城保护应坚持价值优先、整体保护,预防为主、原状保护,因地制宜、分类保护,属地管理、加强协调,适度开放、合理利用的总体原则。所以,长城的保护和修缮,不仅要确保其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还要充分重视和尊重时间赋予长城的历史厚重感,保护长城承载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涵。

箭扣长城,距北京怀柔城区30公里,因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它东达山海关,西通嘉峪关,西南连接八达岭、居庸关。近8000米的城墙在燕山峭壁上跌宕蜿蜒,有“万里长城最险段”之称。岁月流转,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水患、地震等,对长城造成的破坏不可小觑。

拌浆、码砖声响交织,长城修缮技工们弓腰工作……北京箭扣长城三期修缮工程正在进行。

程永茂,怀柔桥梓镇杨家东庄人,箭扣长城修缮工程技术顾问。他个头不高、头发花白,爬起长城来,却行动矫健,丝毫看不出已64岁。他18岁起便开始做瓦匠学徒。2004年,程永茂开始参加长城抢险与修缮工程。至今,他已参与完成了黄花城、慕田峪西、鹞子峪、西水峪水长城、青龙峡、河防口、箭扣长城(一、二期)等修缮工程。

在程永茂看来,修缮长城要用绣花功夫。城墙依山势而建,没有垂直线、水平线,城砖、石料的尺寸、角度各有特点。长城本体的每一处破损情况都不同,相应的处理方式就不同。修缮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点一策”的修缮方法。

16年的长城修缮过程中,程永茂总结出“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的施工原则。每一块城砖都是用手工修整,黏合时使用桐油掺和白灰勾缝,勾成“荞麦棱缝”或者“泥鳅背缝”。修缮时尽量使用老砖,如需添配新砖,则选用优质传统工艺烧制的城砖、方砖。

随着年龄渐长,程永茂一直寻思着将长城修缮的手艺更好地传下去。10多年来,程永茂带出了20多个能独当一面的徒弟,他们大都来自河北承德、丰宁等地,从小就生活在山里,老实敦厚,善钻研,对长城修缮的“门道”悟得深、吃得准。他对徒弟要求很高,不仅要掌握砌、抹、垒等技艺,还要吃苦耐劳。用他的话说,“长城陡峭,爬上爬下,必须要有体力。”

程永茂常边干活边和徒弟说:“长城修缮是技术活,也是细致活。长城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咱们要用心、用情把它保护好、修缮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4日 20 版)

(责编:刘佳、李昉)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