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已成生活方式——双峰县厚培文明沃土,构筑精神高地纪实(下)

邹娜妮  彭波  凌 云  李琴章

金秋时节,双峰街头红绿斑斓,色彩缤纷。

大街小巷,带着红袖章的志愿者随处可见;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时机动车礼让;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蔚然成风;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身边好人”守护一方平安……

这一幕幕日常举手投足间的生活细节,是双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而折射出的社会文明。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那么一座城市,需要怎样的精神底色?

以文塑城,以文聚气!双峰以文明为“笔”,追求颜值与气质并重,不断塑造城市灵魂,透过丰富的文明积淀,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内在吸引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厚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2020年,双峰成功续创“湖南省文明城市(县城)”,全县人民上下齐心,众志成城,走出了一条向往文明、崇尚文明、践行文明之路。

文明实践“志愿红”

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热烈、幸福……中国人都爱它。在双峰,红色代表着爱心、温暖、友善、奉献……双峰人都爱它。

“门柱上的小广告清除干净了,街道两旁的卫生清扫干净了,卫生死角的堆放物也清理干净了。”忙碌了一个周末,双峰慈善志愿者协会王超文带领十几名志愿者进行义务清扫,看到劳动成果,大伙儿分外高兴。

时下,一支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用行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街头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不管是土生土长的双峰人,还是匆匆路过的旅人,时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双峰的“红马甲”“小红帽”“红袖章”在疫情防控一线闪耀,为战“疫”贡献“志愿力量”——

在城乡基层,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普及科学防疫的方法,引导群众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在人流集中的公共交通场所,协助检测旅客体温、查验旅客信息、排查外出复工人员健康状况;在社区,用心用情关爱帮扶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提供日常生活必需用品代购、代办和配药送药等服务;精心编排创作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传播科学防疫知识……遍布双峰大地的“志愿红”,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开出最美的“文明花”。

凡人善举汇成火炬,传导着城乡温度、文明深度、精神刻度。截至目前,双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已组建778支服务队,人数突破10万名。这些生机勃勃的队伍步履不停,穿梭在“访贫问苦慰问”“破冰除雪”“共筑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温暖回家路”等活动的现场。

移风易俗树“新风”

“颜值”担当,更要“气质”出众。

“文明实践扬时代新风,勤劳节俭颂传统美德。”走进梓门桥镇黄马州村,一面面住宅墙也成了美丽风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二十四孝故事等纷纷上墙,内容都由村民自行创作,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弘扬了传统文化。

在锁石镇新桥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交谈甚欢,真切感受到了清新的文明之风。“这是村里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陈为君笑着说。

“以往办红白喜事,摆几十桌酒席,一摆就是两三天,攀比之风盛行,办婚事的规格越来越高,不少村民有了怨言。”锁石镇党委书记欧阳鸿政说。为了扭转这种不良风气,自2019年起,全镇23个村先后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全域禁燃禁炮限“塑”,杜绝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在广大党员、村干部的带动下,移风易俗之风吹遍了锁石镇。

一个个动人故事,正是双峰向农村陋习发出“宣战”,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的缩影。随着文明建设的不断延伸拓展、完善优化,群众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好的村风、家风哪里来?

双峰狠抓理念更新、制度创新、方法革新,大力传承良好家风、培育文明乡风、涵养淳朴民风——充分利用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从简适度,提倡厚养薄葬、文明祭祀;干部送政策入户,宣传队送戏下乡,充分发挥16个乡镇(街道)的新时代文艺宣传队作用,寓教于乐;自下而上开展“双峰乡村好人家”评选,层层推选申报,层层评选表彰,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影响教育群众。

道德滋养育“好人”

人人崇德,风气归善。

今年6月30日,在梓门桥镇党员宣誓现场,预备党员王育永被大家热情地邀请到前排,站到“C”位。前一天,他在三河村肖家桥下救出一名溺水女性。

两年前,也是他只身跳进6米深的排污井,爬行400余米,勇救落井后被污水冲远的6岁孩童,获评湖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湖南好人”。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目春风。

冲锋在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一线,连续坚守55天,将生命献给基层的原双峰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德楠;在党51年,通过关爱留守人员、创办书报屋、编撰村史等方式坚持“为人民服务”的74岁老人龙福春;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徒步将生病老人背出崎岖山区的骨科医生彭亨;义务献血14年,累计献血5900毫升,为不知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乡镇干部邹志合……一个个动人故事,如同一首首动人心弦的乐章。

好人与榜样像蒲公英般到处开花,让双峰成为一座“好人之城”。

近年来,双峰多渠道深入挖掘、推荐了大批“身边好人”,王德楠当选“中国好人”,李继斌、熊立仁、宋群华、向卫煌等7人当选“湖南好人”。在发掘“身边好人”的同时,双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把“好人”的故事讲出来、讲出彩,以“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带动一大片,吸引群众向他们看齐靠拢,在全县上下掀起“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热潮。

善行的种子,在双峰的文明建设中生根开花。未来,它们将长成文明的参天大树,向社会传递文明芬芳,让人人能共享文明硕果。

感 言

奏响文明建设“大合唱”

中秋佳节以来,一组又一组双峰城区和乡村的美景图片,在人们的手机微信上传递,生动地描绘着双峰城乡的变迁。

而这座城市的变迁,绝非仅浮现于面貌的变化,更是神韵与文明的内外兼修,是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政府服务、居民素质的悄然提升,是文明新风成常态的高度升华。

如今的双峰,文明之风如同春风细雨,在无声浸润中,赋予这座城市更丰富的精神内涵。文明已内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从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到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比,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文明,在双峰这个洋溢着幸福的地方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一种生活方式。

(邹娜妮)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