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作家纪红建:用扎实的行走和创作记录这个时代

纪红建在武汉采访抗疫志愿者 (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华声在线3月30日讯(记者 谢添翼)《乡村国是》《大战“疫”》……湖南作家纪红建创作的多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在全国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在3月26日举行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纪红建当选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我真正踏入报告文学大门,是从长篇报告文学《哑巴红军》在《中国作家》头条发表算起。”纪红建今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部作品发表于2006年第7期《中国作家》,《作家文摘》等全国50余家报刊转载。随后,纪红建又创作出版了《不孕不育者调查》《韶山:伟人诞生的地方》《母爱最真》《见证》《马桑树儿搭灯台》等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纪红建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将笔端聚焦民生题材、公益题材、普通群众,聚焦一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更加注重文本的构建和思想的渗透与表达。”

2014年底到2017年,纪红建花了3年时间采访创作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纪红建告诉记者:“为了创作这部作品,我先是在书本里行走,通读并研究了157本扶贫理论书籍和扶贫文学作品,接着走入火热的扶贫一线。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独自行走于脱贫攻坚主战场,走过14个省39个县的202个村庄。"这部作品出来后,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得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等。

“在国家大的事件,特别是灾难面前,作家不能缺席。”纪红建介绍,2020年2月下旬,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之时,他随同中国作家协会“赴武汉抗疫一线采访创作小分队”来到武汉,用文学书写大国战“疫”的强大力量,全面、精准反映中国尤其是武汉抗疫的实情。在武汉采访的35天里,想方设法克服交通出行、住宿饮食等困难,力争采访到最典型的人和事。他说:“我先后深入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等,以及街道、社区、隔离点等一线,采访医务人员、党员、干部、患者等200余人,采访笔记达40余万字。”随后半年多时间里,他全身心投入创作中,并数易其稿,创作了这部凝聚着情感、汗水和心血的全景式真实记录武汉抗疫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战“疫”》。作品出版后,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

纪红建透露,目前,他有两部长篇报告文学已经基本创作完成,有望在年内出版。一部是长篇报告文学《浩瀚:大兴安岭的二万一千个日夜》。另一部是长篇报告文学《彩瓷帆影》。为了创作《彩瓷帆影》,纪红建从长沙铜官窑故里开始深入探访。他说:"我以贯穿中西的视角,结合行走、回忆与历史讲述,追溯长沙彩瓷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恢弘历程,既探秘中国制造远销海外的文化和经济因素,也描绘出一部数千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历史图景。"

“说不上有多大成就,但我一直深度热爱着报告文学,坚守着这个阵地。随着对报告文学的理解越来越深,我会更加深入采访与写作,用实际行动坚守和爱护这个记录时代的文本。”纪红建说。

相关链接:作家简介

纪红建,湖南望城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大战疫”》《哑巴红军》等二十余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报告文学200余万字。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系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