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请来小鹦鹉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这样“玩转”文化通识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蒋艳娟  刘娟

“它是一只小鸡吗?爪子很尖锐,毛茸茸暖呼呼的。”“我感觉到它挺活泼的,似乎很想从我手心里挣脱出去……”近日,在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信工学院的《大学语文》课堂上,两名蒙着眼睛的学生小心翼翼地触摸手心里的小生物,紧张又兴奋地讲出心中的猜测和感受。

这堂课的学习内容是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堂请来了一名特殊的“嘉宾”——一只绿色的小鹦鹉。“一开始希望让学生对比通过触摸认识事物和凭视觉认识事物的不同感受,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散文。”课程主讲教师陈嘉嘉说,“在当前封校抗疫的情况下,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生命情感教育的好契机。”

“这只小鹦鹉让我们懂得了,暂时‘关在笼里’也是一种对生命的保护。”“这段时间一直为不能出校门而遗憾,今天的课突然让我明白看世界是要用心去看的,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整堂课乐趣满满,学生们兴奋不已,意犹未尽。

近年来,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工作,积极打造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深挖每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整体“教育场域”,帮助高职学生厚植文化情感、增强文化自信、拓宽职业选择,进一步增进对文化传承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责任感。

该校教师陈嘉嘉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其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中,新鲜出锅的重阳糕、现场磨制的常德“擂茶”、上海老裁缝手工缝制的旗袍、常德老建筑上的木雕板等,都进入课堂与学生们零距离接触。“体验式”教学得到学生们高度认可,调查问卷显示,98.4%的同学认为从事与弘扬传统文化有关的行业是值得骄傲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在应用型,但不代表可以忽略人文素养教育。”陈嘉嘉说,面对高职学生,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书”,在“教育”层面上也应作更多思考。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