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免票潮”背后的冷思考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苑广阔

夏季是传统的旅游旺季,为激发人们的出游热情,促进旅游市场恢复,日前,少数景区开始实行免票政策,敞开大门迎接游客,继而跟进的景区越来越多,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景区“免票热潮”。免票政策实行后,虽然不少景区客流攀升,但也面临营收、管理上更大的压力。

从刺激旅游市场的角度来看,门票减免或优惠政策无疑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例如,崂山景区免票首日,进山预约人数为4604人次,是免门票措施实施前一天的6倍多;华山景区6月免门票以来,在携程网的门票订单量环比增长278%;张家界国家公园0元门票累计销量近4000张,6月至今门票订单量环比增长667%。

站在游客的角度,景区免票政策自然是多多益善。然而,对于很多景区来说,免除门票后迅速迎来客流的爆发式增长,景区通过其他经营性项目,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设施等,也赚到了钱,可以称得上是双赢。此外,景区免门票也带动了游客出游,让旅游相关产业链上的各个行业领域都恢复了活力,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也就意味着景区免门票模式下,不仅是景区与游客的双赢,更是多方的共赢。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些规模比较大、综合实力比较强、旅游产品项目比较丰富的景区,可以通过类似薄利多销的方式,放弃门票的收入,通过其他的旅游产品项目再把钱赚回来,可是对于不少门票依赖性较强、缺少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项目的中小景区,在景区免票热潮下处境就比较被动。

如果此类景区不实行免票,客流就会越来越少,如果跟风免票,就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更何况免票后,维持景区运营的成本只会更多,资金链会愈加紧绷。因此,面对国内景区的免票热潮,我们不能只看到对游客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了对部分景区不利的一面。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景区,建议不要强求跟风免票,地方政府也要加强财政补贴。

最关键的是,此类景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尽快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项目、开展差异化经营等措施提升竞争力。毕竟从长远来看,摆脱门票依赖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可以说,疫情让很多景区对实行门票免费和优惠政策进行了预演,并从中看到了未来长期实行门票免费或优惠政策的可能性。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