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安全生产弦 推动旅游业恢复发展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谢朝武 章坤

进入暑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露营、登山、自驾游、公路游等项目火热;旅游消费热情高涨,云南、新疆等地旅游行业复苏迹象明显,旅游业恢复发展迎来关键时期。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汛期,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内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但国外疫情仍处于高位;热门景区景点人员集聚风险较大;高风险娱乐项目事故时有发生,旅游业安全生产依然面临多重压力和风险。因此,在旅游行业恢复的发力期及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更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弦,切实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推动行业恢复发展。

一是强化旅游安全生产意识,压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及市场主体应深刻认识当前旅游安全形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将安全生产放在发展首位。文化和旅游部门应严格履行安全监督、指导和服务等责任,文旅企业应积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排查各类重大风险隐患,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

二是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A级景区要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等管理要求,做好健康码、行程码等查验工作,落实门票预约制度,确保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溯,严格控制游客接待上限,避免人员瞬时集聚,制定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要加强疫情风险形势研判,及时了解目的地和客源地疫情形势,严格执行新版《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星级酒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网吧、游戏厅等室内密闭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等卫生管理工作,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健康管理。因时因地因势灵活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

三是开展暑期专项安全行动,确保暑期市场平稳有序。文化和旅游部门要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各类涉旅违法违规活动,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及合法权益。各地要加强防台风、防汛、溺水等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工作,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补充应急救援物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与救援能力。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同卫健、疾控、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跨部门协作合力,齐抓共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信息报送机制,做好舆情监测与舆情管理,及时处理各类旅游突发事件。

四是加大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推动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围绕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领域以及关键环节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加强对行业内自建房、消防、食品卫生、交通等安全隐患摸排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企业,该关停关停,该整顿整顿,形成风险台账,落实具体整改日期与安全责任人,强化监督检查机制。督促景区、景点等各文旅企业及文旅娱乐场所针对本领域的风险隐患开展自查自纠行动,特别是针对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娱乐项目的风险摸排,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整改问题,推动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形成正向反馈机制。不断完善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地落实落细,筑牢筑实安全防线,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五是持续做好客流量管理,防止大规模人员集聚风险。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掌握本地区旅游客流量的分布与流向,对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测,做好游客的分流与引导工作。及时发布客流量预警信息,引导游客错峰出游,制定高峰客流量疏散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和舆情应对。在客流量高峰时,文旅企业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避免因过度拥挤而引发安全事故,防止因人员集聚引发的游客滞留风险。如景区景点应加强对旅游流的微观管理,加强对出入口、主要游览区域的流量疏导工作,积极与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做好衔接,反馈客流量信息,共同做好客流量管理工作。

六是加强安全宣传引导,提升游客安全意识。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旅游安全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引导广大游客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短信等及时向游客发布本地最新疫情防控措施以及风险提示信息,倡导游客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此外,游客在外出开展旅游活动前,应及时了解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自觉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应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参与高空玻璃、跳伞、攀岩等高风险娱乐项目时应量力而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自觉遵守文明旅游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合法维权,共同维护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