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别院处,浓浓红色情

全媒体记者 梁可庭 通讯员 刘飞 谭云

8月7日,邵阳县塘田市镇对河村的塘田酒家,又一次迎来了《烽火塘田》剧组的客人们。

对河村是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所在地。1938年,受中共湖南省委指派,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回到家乡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培训基层抗日骨干力量,一批热血青年从省内外汇聚塘田,凝聚起强大的抗战力量。

为了讲述这段革命往事,当地正在拍摄红色电影《烽火塘田》,这段时间村里热闹非凡。

从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出来,沿着平坦的乡间路直走几分钟,望见一大片平坦青翠的田地,落日下的红色招牌分外醒目,这便到了村民吕开虎创办的民宿“塘田酒家”。

招牌“塘田酒家”四个大字出自吕坚之手。吕坚是吕振羽之子,现居北京。2年前,听闻吕开虎要在离讲学院不远处开一家民宿,吕坚挥毫泼墨,题下大字,寄回了对河村,吕开虎便将这幅墨宝用作了招牌。

2年前,吕开虎将自家开了10多年的餐馆升级成了民宿,民宿前的小院子,浅灰色的砖墙,缀上鲜红的五角星,配色和元素都沿用自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建筑风格。吕开虎还会热情地给前来就餐、住宿的客人讲红色故事,这也让《烽火塘田》剧组上下倍感亲切。

“民宿这个概念,我们其实还在摸索。”吕开虎坦言,如今的塘田酒家,只是民宿的一个雏形,接下来要在硬件设施、装修风格、服务配套等方面再下功夫。

怎么打造具有塘田特色的民宿产业?这是塘田市镇一直思考的问题。

民宿发展需要与当地的空间要素、民俗文化、人文要素等深度融合。对塘田市镇来说,红色资源无疑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近年来,塘田市镇启动了塘田红旅小镇项目,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打造集红色研学、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基地,以红旅小镇为支点,撬动全域旅游发展。从每年上万人次到30多万人次,有“南方抗大”之称的红色景点塘田战时讲学院,近几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今年3月,对河村开始建设红色主题文化长廊。如今,这条长约300米的长廊已基本完工,大幅墙绘惹人注目,极具“塘院风格”的公共空间设计颇为巧妙。记者行走在长廊里,看到许多脚手架,不少民宿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村民们积极性很高,很多想把自己房子装修成民宿。”村党支部书记周元保解释,长廊沿途40户村民中,有10多户打算开民宿,和红色长廊“统一包装”,自发打造民宿集群。

“我哥是村里第一个吃旅游饭的人,早就‘先富起来’了,我也要赶上民宿的风口,做‘后富起来’的那批人!”周友文家原本是土砖房,他和许多村民一样,重新盖房子、搞装修、开民宿。对村里旅游发展前景,他很有信心,“我哥最早开饭店,后来开家庭农场,生意特别红火。来塘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只要把民宿经营好,不愁没生意!”

“过去游客来,大多参观完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后便离开了,鲜有其他配套旅游、游玩项目,民宿也只有零散一两家,游客来得了、留不下。”塘田市镇镇长蒋凯兵介绍,如今镇里正大力发展多元旅游业态,打造精品民宿,推进民宿与采摘、研学、团建、露营等项目融合发展,实现采摘农业、特色养殖、休闲体验等产业联动发展,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下、买得起,真正实现农旅文融合发展。

记者手记

一个闪耀着红星的村子

梁可庭

红星熠熠,救亡赤帜耀塘田。

在邵阳县塘田市镇对河村,五角红星随处可见。夫夷河畔的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里有,村里打造的红色长廊中有,公共文化广场上有,村民们每家每户门口都有。

深入村里,你会发现,无形的红星,更加闪耀。

中午在当地有名的民宿塘田酒家吃饭,民宿老板吕开虎介绍说:“在我这儿吃饭,是要预约的。”

原因无他,要保证菜品绝对新鲜——肉类要现宰现杀,蔬菜要当日去地里采摘,从不提前购买冷冻菜品。

即使接待桌数有限,吕开虎依然坚持如此。

原本以为这是塘田酒家独有特色,没料到当天在村里漫步,看到一家“鹅司令”家庭农场,一聊,老板脱口而出同样的话:“在我这儿吃饭,得提前预约,宰鹅得花2个小时呢!”

这才知道,原来当地许多店都是这样。“钱可以少赚,但要给游客最好的招待。”这样真挚朴素的理念,在如今快节奏的商业消费环境里,显得尤为可贵。

在对河村,无论文化程度如何,无论年纪多大,村民们对塘田战时讲学院那段历史是那样熟悉,在说到“抗大精神”时是那样自豪,或黝黑或沧桑的脸,眉飞色舞,辉映着自信的光芒。

赓续红色基因,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闪耀的红星,必将引领当地在农旅文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