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沙洲村:红色传承绘新卷

[来源:湖南日报]

李秉钧  刘 平

半条被子故事,红色精神传承不息;滁水清澈滔滔,激荡强劲发展动力。

初冬时节,走进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汝城县沙洲瑶族村,红色与绿意交相辉映,成为这里最深厚的底色和最亮眼的风景。在红与绿、山与水的交织和映衬下,一个韵味悠长、生机勃发的“红色美丽村庄”呈现在眼前,让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在沙洲,你可以追寻红军长征足迹,聆听军民同心的感人故事,让心灵和精神接受洗礼;在沙洲,你可以漫步碧波荡漾的滁水河畔,与山水共融,让身体和思绪自由放飞;在沙洲,你可以体验农家的快乐,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既能感悟红色文化的底蕴,还能尽享乡村旅游的乐趣。

赓续红色基因

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导游深情的讲解,把人带入一段火红的岁月:1934年11月初的一个傍晚,当时天气已转寒,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卫生部、后勤部驻扎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

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睡在屋檐下、空地里,在野外架锅煮饭,不仅没有乱动村民的东西,还帮助打扫卫生、挑水。徐解秀与丈夫看在眼里,慢慢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看到一些红军睡在自家门前,徐解秀就让其中3个女红军跟自己睡在厢房里。当时她家很穷,简陋的床铺、破旧的被子,根本挡不住寒冷。女红军拿出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和徐解秀母子一起合盖,度过了寒冷的夜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女红军醒来发现,徐解秀的丈夫睡在门口的草垛上,守护着她们。女红军眼睛湿润了,临走时,决定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徐解秀。但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要。

3个红军姑娘说服不了徐解秀,于是她们不由分说,把被子往床上一扔,抽身就往外跑。徐解秀赶紧抱起被子,追了出去。在村口,她们把被子推过来推过去,僵持不下。这时,一位女红军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把一条被子剪成了两半。

女红军拉着徐解秀的手说:“大姐,这下你可别推了,这半条你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你的。”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半条被子,泪水流了下来。

徐解秀感慨地说,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个88年前的故事,历经岁月涤荡,光彩更加夺目。

“当年红军经过沙洲,不仅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故事,还留下了红军手册等珍贵史料。”郴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特聘研究员徐宝来介绍,那本册子全书32开,用钢板刻印,共约140页,每页约300字,用铜钉装订。正文字体为扁形,魏碑体,标题为楷书。

因年代久远,封面和前10余页已有些残缺。前半部分为《指导员》《政治委员》《政治部》等六节内容,每节后都附有“问题”“参考材料”。后半部分为《政治工作参考材料》,汇集有《总政治部关于连队政治工作的指示》《三中全会的政治决议》等文献资料。

“册子的由来,主要是一位女红军左腿受了伤,住在村民的屋檐下,医生正在给她包扎,又冷又饿。”徐宝来说,村民见状,连忙叫这位女红军和躺在门口的红军都进屋来,自己赶紧烧水、做饭,热情招呼。并主动给红军找草药,使女红军的伤很快愈合。女红军感激不已,从衣袋里拿出一本册子以表感谢。就这样,一本红军册子,祖孙三代恪守诺言,珍藏了72年才公之于众。

振兴红色热土

作为“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沙洲农旅示范基地时指出,要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沙洲村的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如今,沙洲村大力发展特优蔬果种植,全村已经形成了柰李、黄桃、翠冠梨、朝天椒、小黄姜等六大特色农业规模产业。

“结合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我们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旅游、绿色生态、古色乡风等资源优势,把过去的‘红色文化+旅游’脱贫致富模式,升级为‘红色旅游+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模式。”郴州市委派驻沙洲瑶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谭诗华介绍,沙洲村抓住机遇,发展红色旅游,撸起袖子谋振兴。

通过近几年“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广场、红军休整旧址等一系列红色景点及配套设施相继落成和修缮,引来了游客,也引来了一批批青年纷纷返乡创业,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村民们做起了乡村电商,开土菜馆、民宿,在古巷道上摆摊卖土特产……曾经贫困的沙洲人吃上了旅游饭。

目前,沙洲村景区有摊位135个,餐饮11家、民宿7家、特产商店30家,新增就业近百人。以民俗广场为例,日均人流增加2000人次,摊主人均每月增收2500元。

如今的沙洲村,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乡风“三色”融合,相映入画,美不胜收。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71万元,村集体收入70.5万元;今年实施倍增计划,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140万元。

“我们要把红村建设的成果惠及到每个老百姓。”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向群介绍,该村正在建设占地32.68亩、总投入3000余万元的“幸福新村”项目,可帮助48户村民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幸福新村旁,还将再建一个集休闲、娱乐、康养、居住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中心,真正实现所有村民“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