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下,听湖湘学者与文学名家畅谈对话

全媒体记者 王晗

5月24日上午,以“做人民的学生”为主题的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活动走进长沙岳麓书院。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佳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等知名学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文学名家共循先贤足迹,共话“实事求是与湖湘文化”。

“理学是发端于湖湘的新儒学,在湖湘地区受到推崇,并在经世致用的活化创新中,催生、培育了灿烂辉煌的湖湘文化。”郑佳明畅谈古今、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湖湘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以其独特的见解详细梳理了湖湘经世理学的发展脉络,生动阐释了“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精神内涵。他表示,湖南人、湖湘文化在时代浪潮中一直站在引领地位,而这种思想精神也会代代传承,时至今日仍然是湖南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实事求最早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是汉代古文经学一派的治学方法,蕴含着学者应该从真实的历史文献探讨客观的历史事实,体现了中国传统学术从社会生活的‘实事’探寻实理的哲学意义。”朱汉民在讲授中继续传发追溯“实事求是”思想精髓的来源,并延伸到当代这一思想的实践发展。他认为,“经世致用”强调效益,“实事求是”则重在实践,它既有深厚的传统思想根源,又在新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现代文化当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偏远地区,如何将地域文化发扬光大?”畅谈交流环节,来自四川、青海等地的作家纷纷抛出自己的困惑。

“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做中国人,做中国人就有中国的根。”郑佳明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多都是讲做人,而其典型特点之一在于极强的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化能够在几千年历史变迁中不断传承、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他认为,应从教育、宣传入手,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我现在基本靠小说养老,每天听小说作品,其中边疆小说非常吸引人。”关于地域文化,曾在西藏工作过数年的郑佳明直言对边疆文学、边塞诗的偏爱。他认为,青海高原藏文化历史悠久,边疆风情引人入胜,如果能在创新、精品上进一步发力,边疆文学将大有可为。

当天下午,作家活动周还走进湖南第一师范,深入了解毛泽东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过程,及其文化内涵与理论价值。

作者:王晗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张福芳

三审:谭登

(一审:蒋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