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21日讯(记者 刘玉锋 通讯员 李叶)梅山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支流,也是流传至今的珍贵活化石。湖南博物院等机构收藏的湘中木雕神像,保存了梅山人代代相传的独特文化财富,记载了这个族群特有的对宇宙的理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南国楚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宝库。
12月19日,由湖南博物院主办的原创专题展“亘古的祈愿——梅山文化圈雕塑与信仰”在湖南博物院开展,向公众免费展出一年。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展示了湖南博物院及相关机构所藏的100余件明清以来湘中造像及楚地考古物证,勾勒该区域文化形态的历史源流和基本面貌,带领观众领略独具湖湘特色的梅山文化。
第一单元“远古回响”:梅山文化中流淌着古老楚文化的血液。商代虎卣出土地安化位于古梅山文化发源地,直至当代,湘中仍留存有巫师头戴虎冠法帽作法的传统;《山海经》和楚墓中操蛇、戏蛇的神秘巫者,与佛教持蛇诸天交融为梅山蛇恶诸天;马王堆汉墓《太一将行图》上雷公护驾而行,他半鸟半神的形象在湘中延续;在中原地区早已难见原型的生育女神九子母,在梅山文化圈流传……梅山近现代民族民俗材料与久远的楚地考古文物交相呼应,鸣发历史文化传承的回响。
第二单元“永恒祈愿”:为个人和家庭祈福禳灾是梅山文化圈民众进行造像供奉的基本动力和核心目的。从楚地巫觋到师公、仙娘,从太一、雷公到巫、道、佛众神殿堂,祭祀对象和仪式或有变化,但对现实生活原始的、本能的、质朴的趋吉避凶的愿望,构成了梅山文化圈民间信仰永恒的精神轮廓。
第三单元“独特魅力”:居住在古梅山地的族群包括现瑶、苗、土家、侗等族群先民。他们在这里生产、生活,传承楚地遗风的同时,共同创造了古老的梅山文化。后因沿南岭走廊迁徙,梅山文化圈的辐射范围由湘中扩大到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及越南、泰国、美国、法国等世界各地。
12月21日上午,展览在学术报告厅开幕。当天下午2:00-5:00,该院邀请了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举办“梅山文化物质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并于12月22日 9:30—11:30举办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颜新元主讲的学术讲座《行孝崇水 万物有灵——说说湖湘文脉三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