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草根文艺”需要引导扶植

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或许是因为大数据的“魔力”,笔者近日连续刷到家乡娄底自媒体人创作的文艺小视频。它们有的是演绎以当地风俗民情为背景的小故事,有的是记录风光秀丽但知名度不高的山水田园,有的是原汁原味的劳动生活场景……这些自媒体小视频,没有豪华团队和宏大叙事,但有着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和最贴近生活的创作视角,让观者顿觉“野趣”盎然而不乏教益。留意了一下评论区,点赞和好评不在少数。

由这些自媒体达人制作的小视频,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不可否认,它们也属于文艺作品的一类。这些新型文艺小视频用创意和热情将平凡的生活素材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文艺作品,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默默传递着这样一种理念:文艺确实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应该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之中。

近段,刀郎的演唱会风靡一时。他的音乐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其歌词和曲调都源自于普通人的生活体验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刀郎本人也多次坦言,他的音乐灵感大多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这种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态度,使得刀郎的音乐能够跨越年龄、地域的限制,成为大众共同喜爱的对象。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这句话指出了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一定意义上,它更多的是针对与现实生活和普通群众有了某种距离的专业文艺工作者来说的,对于他们来说,“眼睛向下”是一种迫切和必须。但与此同时,对于身在基层群众当中,或者本身就是基层群众一员的小视频创作群体而言,他们有着天然的基础和条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推动他们汇入主流文艺队伍,亦不失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有益路径之一。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自媒体文艺创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提升内容质量?如何避免低俗化和过度商业化?这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合理引导规范。但无论如何,不能否认的是,自媒体文艺创作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创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也为创新传统文艺创作启迪了思路。

(一审:龙晓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鲁红)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