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考古,为何它们能代表湖南

2021-07-14 10:46:43 [责编:刘思佳]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李玮

今年是中国考古百年,湖南考古70年。7月11日,由湖南日报社、湖南省考古学会、湖南省博物馆学会主办的“庆祝中国考古百年”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推介活动结果出炉。

考古发现,将湖南地区人类文明起源追溯到距今约50万年前,让人们发现既往印象中的“南蛮之地”原来光辉灿烂。

入选“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的考古项目,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说,它们最精彩、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湖南的世界级影响力

距今1.4万年前的水稻,距今1.8万年前的陶器。郭伟民表示,仅这两点,就让道县玉蟾岩遗址具有了全球范围内划时代的意义。

人类的婴儿期实在漫长,经过数百万年,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次巨大变化,学术界称之为“新石器革命”:即农业及畜牧出现,人类由旧石器之寄生者变成新石器之生产者。

“玉蟾岩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但它的文化和人类生活的迹象具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很多特点。”郭伟民说,农业、定居、磨制石器,这些“新石器革命”的特征在玉蟾岩都有。

另一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湖南考古发现,是广为大众熟知的“长沙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之所以成为震惊世界的惊天大发现,因为它作为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出土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完整地展现了西汉初年的中国文明。”郭伟民说,当时,岭南地区属于南越国,长沙国有保卫西汉中央王朝的重任,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虽然出土文物有浓厚的楚文化特点,但长沙国的政治体制、文化等,都与西汉中央王朝一致。马王堆汉墓,是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可媲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陵。

2015年,中国土司遗址·永顺老司城成为湖南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它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反映了东方高度发达的政治智慧。

因为陶壶上的诗文,被大众赋予浪漫色彩的长沙铜官窑被郭伟民评价为“隋唐时期湖南最重要的考古发现”。长沙铜官窑瓷器是中国最著名的外销瓷之一,通过它可以解读大唐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湖南因子。

引领中国最早的浪潮

白陶上,有凤鸟、兽面、太阳、八角星等纹饰。这是洪江高庙遗址所代表的高庙文化最显著的特征。高庙遗址的白陶及其纹饰所代表的文化浪潮,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史前的第一次艺术浪潮。

听起来有点艰涩难懂。

“高庙文化的时间上限超过距今7500年。”郭伟民解释道,高庙文化白陶及其纹饰往南向海洋传播,最南边到如今的大湾区,即珠江三角洲流域。比较有名的是深圳的咸头岭遗址。在广东、香港的很多遗址中,都出现了太阳、鸟、兽面獠牙等纹饰。

而在比高庙文化年代更早的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内蒙古兴隆洼文化中,也出现了相似的纹饰。“这说明,距今七八千年前,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已经产生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背后的联系产生了。”郭伟民说,高庙文化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

“中国最早的城”澧县城头山遗址,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将近8万平方米的地方,人们筑起了高大的城墙,修筑了宽阔的护城河。这种大工程,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调度、组织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城中还有功能分区,陶器的生产规模化,甚至标准化了。”郭伟民认为,这说明城头山存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秩序。城头山社会的复杂化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具备了古国到来的早期形态,甚至标志着城乡分野。同时,城头山开启了中国史前的第一波城池化的浪潮。距今5000年前后,长江中游几十座城池林立。这样的城池化建设,是人类历史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城头山当之无愧为万城之城。

中华文明“湘”味十足

作为商周时期南方文明的高峰,宁乡炭河里遗址身后,藏着一个考古学家还不十分了解的方国。但四羊方尊、象纹大铜铙等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精湛工艺等,证明了在早期中国形成的夏商周时期,湖南是地域文明的领头羊。

近年来,因屈原步入大众视野的岳阳罗城遗址,则是湖南被一步步纳入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引领了整个早期中国发展的潮流,并不断与周边文化互动交流。”郭伟民说,春秋战国时期,湖南成为楚国的大后方。罗子国迁国的史料、屈原在汨罗江畔的传说,这些历史线索都在此汇集,让岳阳罗城遗址成为楚文化入湘的最早见证。

洞庭郡、苍梧郡……古井中的3万多枚秦代政府的文书档案简牍,改写了历史,纠正了史书的错误。龙山里耶古城遗址是兵马俑之后,大秦帝国的又一惊天大发现。

还有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10万余枚简牍,数量超过了当时中国历年出土简牍数量的总和。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认为,其价值完全可以与安阳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文书等相提并论。

中华文明的浩瀚星海中,湖湘文明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