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湘派”网络文艺评论“协奏曲”

2021-12-03 09:59:37 [责编:唐卓婧]
字体:【

刘瀚潞 程丽纯 于丽华

深度的思想交流,热烈的观点碰撞,高效的头脑风暴,11月30日,湖南省文联、湖南日报社共同举办的湖南网络文艺阵地建设研讨会、湖南网络文艺工作者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培训班暨湖南网络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及内容创作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如何做好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如何进行湖南网络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和内容创作?如何建设湖南网络文艺评论阵地、打造湖南网络文艺评论品牌?会上,来自全省的文艺评论家代表、媒体代表、部分高校和艺术场馆的代表群策群力,为推动我省文艺繁荣发展,进一步凝聚奋进新时代的湖南网络文艺强大精神力量建言献策。

强湘音,打磨评论“利器”

近年来,湖南文艺界一手抓创作,一手抓评论,文艺工作迈入新阶段。繁荣新时代文艺创作,必须打磨好评论这把“利器”。

打磨评论“利器”,要加强理论武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夏义生认为,只有坚持科学的文艺观,才能确保文艺评论的正确方向,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思想教育和审美启迪功能。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副总编辑夏似飞认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既要守正又要创新,要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响和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既要流量,更要“留”量。省委网信办网络宣传评论处处长邓清波认为,网络评论要有旗帜鲜明的导向,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开展评论,这样才有战斗力。吉首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田茂军认为,不管文艺评论如何转型发展,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动摇,始终要把坚持人民的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打磨评论“利器”,要明白“剑指何处”,要充分认识网络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当下,中国网络文艺呈现井喷式发展景象,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热门网络文艺形式精彩纷呈,但同时也鱼龙混杂。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欧阳文风认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深入到网络文艺现场,去真切感受网络文艺创作的个中三昧,摒弃权威身份和精英意识,同时自觉地当好精神引领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岳凯华认为,写作网络文艺评论文章时,要挖掘网络文艺生活广度和历史深度,检视网络文艺与人民大众的联系,辨析网络文艺对艺术性和功利性关系,考察网络文艺真善美的特征。

打磨评论“利器”,还要“崭露锋芒”,实现有效抵达。网络文艺评论能否起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抵达。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善君认为,网络文艺评论要去质,少用高深莫测的学术词汇;去旧,丢掉长篇大论,不要掉书袋。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龚倩认为,网络文艺评论要与传统文艺评论进一步融合,开发多种形式,将传统文艺评论的深刻性引入其中。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每月艺谈”主编刘月娥认为,进入众声喧哗的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可借入网民喜爱的短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传播,以作品带动评论,以评论引导创作方向。

聚人才,锻造“集团军”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广义的“文艺评论”纷纷崛起,进入一个“人人都是批评家”的时代,文艺评论者主体队伍和构成也发生变化。如何顺应时代,打造一支网络文艺评论队伍?

锻造“集团军”,要海纳百川,广泛吸纳人才。网络文艺的产量巨大,更新以秒计算,对网络文艺评论作品和人才的需求剧增。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伍益中建议,从各地的文艺家协会、高等院校和社科研究机构以及文艺院团等文艺人才聚集之地,选聘文艺评论人才,组建一支特约网络文艺评论员队伍。中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友权认为,要很好地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年轻化的网络文艺评论队伍,调动那些有活力、有锐气的年轻人、Z世代的原住民,充实壮大力量。人民网湖南频道负责人彭应兵认为,要关注各大媒体平台,物色优秀的个人和团队,通过招纳、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更多更好的外援,尤其是在视频评论、数据分析等技术门槛比较高的评论领域。

锻造“集团军”,要驱动“人才引擎”,培养评论写作人才梯队。“可以开设湖南省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艺评湖南论坛’线下共话网络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线上线下凝结网络文艺评论家写好作品”,湖南省圆点美术馆秘书长兼常务副馆长陈彪认为。省艺术研究院剧目部主任蒋晗玉说,评论专业人才要有自我培养的自觉,即终身学习、终身练习、终身实践。在自我培养过程中,要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以及人品品质。

锻造“集团军”,要凝聚创作源泉和动力,激励优秀作品与人才。常德市作协主席周碧华建议,有关部门对优秀作品评价体系可以引入网络影响力指标,并做好监督。从而引导传统文艺评论工作者向网络文艺评论园地倾斜,创作出具有精神高度与传播广度的文艺评论作品。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阅文集团长约作家施俊杰建议,可以通过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等方式,为广大网络文艺评论者提供激励,助推网络文艺评论出优品、出精品。

建矩阵,筑基“大本营”

今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被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既要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也要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建矩阵,筑基网络文艺评论“大本营”。

筑基“大本营”,要在“云”上安营扎寨,向网络进发。互联网是网络意识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也应该是网络文艺评论的主阵地、最前沿,要着力打造湖南网络文艺评论的高地。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副总编辑周珞认为,要坚持融合发展,热情拥抱网络时代。融媒体的时代,要给网络评论插上网络技术的翅膀。长沙市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文学编辑朱敏认为,网络文艺评论越能接地气,越能发挥影响力,掌握舆论权、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网络文艺评论要能进场,进到“场中央”,发挥小切口撬动大格局的杠杆作用。

筑基“大本营”,要拧成一股“合力绳”,加强媒体平台合作。光明网创新发展部副总监李曙光认为,当前,靠自家网站、APP、两微一端单打独斗无法满足目前互联网环境,媒体之间需互通有无,加大传播过程中的总横截面大小,才能构建起粗狂、精深、高效、持久的新时代文艺媒体矩阵。华声在线网站副总编辑刘丹认为,可以打造一些有影响的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等,联动起来建立矩阵,主动设置议题同时发声,加强联动,一呼百应。北京字节跳动湖南区域负责人张喆、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副总编辑周珞、湖南红网文化公司副总经理汤红辉、芒果TV宣传管理中心宣传统筹曾曼钰等人纷纷表示,希望加强与各平台的交流合作,从优秀的网络文艺作品出发,提高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和说服力,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观众,努力扩大在网络文艺领域的舆论权和话语权。

筑基“大本营”,要亮出一张“牌”,唱“同一首歌”。湖南广电风芒新媒体平台内容部召集人刘贤志认为,在品牌建设上可以结合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网络文学等本土优势,专注各个领域打造一批重点的头部博主,打造成网络文艺评论的“湘”字号品牌。湖南天下和书院副总经理杨徽认为,要精心策划、差异区隔,做好品牌定位。要从网络文艺品牌的理念到形象识别体系统一包装。越本土、越世界,要注重湖湘特色、湖湘精神、湖湘气质、深度观点、时代主旋、文艺底色。湖南工业大学文学和新闻学院教师李佳龙认为,要在品牌下,建立起短、中、长的评论矩阵,分布在不同的平台。既做到大众化,也做到精品化。长沙晚报文体副刊部副主任胡兆红认为,依托中国网络文学小镇资源,湖南可通过建设网络文学评论中心、开办中国网络文学批评论坛等方式,打响网络文学批评“湘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