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清晨,我县金石镇放生阁下的夫夷江畔,一对年轻夫妇携其子将一桶鱼苗放入河中,望着那一条条小鱼欢快地游入深水处,年轻夫妇与儿子一脸的欣慰。“自放生阁修缮以来,经常有市民携家人到这里放生。”县文物局负责人杨俊鹏介绍。
放生阁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为楼阁式庭院建筑,总体布局呈长方形,主体建筑群平面为不对称布局形式,坐西朝东,主体建筑牌楼式封火山墙,挺拔翘角,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一直是人们开展放生善举的重要场所,一度曾破损严重,萧条落没。2019年新宁县人民政府安排300万专项资金,对“放生阁”进行了全面维修,修旧如旧。
新宁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12处。1984年我县水庙镇湾子头村一个石洞里发掘的猕猴化石曾轰动一时。该头盖骨化石比人的头颅要小,但十分完整,牙齿还保留在上面,经专家鉴定,为数十万年前跟人有很近亲缘关系的猕猴头骨化石,被珍为“国宝”。我县还有白面寨等史前文明留下的历史痕迹,有中国传统村落西村坊、石刻建筑的杰出代表三渡水节孝坊、反映人类迁移史和宗族文化的大量宗祠,有近代红色革命文化遗存舜皇山旧址等,有传统村落、宗祠、石刻、廊桥、古墓葬等各种文物,尽显古夫夷大地文明光辉灿烂。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大力整合省市县项目资金,投入3000多万元,先后修缮了刘氏宗祠、放生阁、西村坊、刘长佑墓、千秋寨等20余处省市县各级各类文保单位,完成了宛氏宗祠等全县112处文保单位的保护性规划和抢救性修缮方案,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完善了四有标志标识。
我县在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同时,用好文物资源,讲好文物故事,打造“文化兴盛”名片。通过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先后打造了以文物为核心单元的人文历史、红色革命、农耕文化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5条,全县可开放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刘氏宗祠的楚勇文化展已成为崀山网红打卡地,展示红色革命的宛氏宗祠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不可多得的研学基地,放生阁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国书院文化研究座谈会,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书院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大投入大保护,推动新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风生水起,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保护价值。有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奏好了新宁文旅融合的交响曲。新宁县文化旅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新宁,据相关部门统计,2021年游客人流量高达1000万人次。
作者:杨坚 林愉杰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