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推进国际旅游交流合作“一起向未来”

2022-04-21 11:15:08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编:唐卓婧]
字体:【

作者:特约评论员 杨劲松

无论是入出境旅游发展,还是深化“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旅游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质量的国际旅游交流合作,都需要协同共进、携手向前,以“更团结”的姿态,“一起向未来”。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巨大成绩,指出“冬奥遗产成果丰硕,实现成功办奥和区域发展双丰收”,强调“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习近平总书记阐明的“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北京冬奥精神为开展国际旅游交流合作过程中,用好冬奥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是从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审视高质量的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举办冬奥会,开展冬奥与旅游融合的国际交流合作,就是在实现自己冬奥梦的同时,推动各国人民实现自己的冬奥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该看到,奥林匹克和旅游有着共同的特质:和平、团结和进步。这些特质支持和呼唤着在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中更好地利用冬奥遗产,更好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既以各自方式演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又在面临困难时发扬“勇气、决心、激励、平等;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又在对共同的未来期许下,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因此,无论是入出境旅游发展,还是深化“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旅游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质量开展国际旅游交流合作,都需要协同共进、携手向前,以“更团结”的姿态,“一起向未来”。

二是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要从更多参与者的所思所想中唤醒共情的力量。换位思考是共情,从其他国家地区和相关参与者的历史、场景等约束条件中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梦想和奋斗、悲伤和快乐,也是共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曾以运动员身份5次参加冬奥会比赛的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时说:“听说你准备带一对‘冰墩墩’回去,带给你的双胞胎孩子。希望他们今后也能够对冰雪运动感兴趣,如你一样成为冰雪运动健将。”这无疑是强有力的共情,同样是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所渴求的。主动地、有意识地关注和觉察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的一切因素,对身处其中的伙伴将心比心,“钻进他们的鞋子里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超越国界、直击心灵的诚挚交流打动人心。这不仅需要情绪共鸣,也要有随之而来的理念更新和行动落地,尽可能地释放共情的力量。

三是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必须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并且能够持续强化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可持续的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以美为媒,才能更好地以旅游通心,并以此沟通世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就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和浸润下,以雍容大度和开放包容的姿态,通过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自觉展现极具吸引力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唤起世界的关注、认可和进一步交流合作的渴望。

比如,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就既根植于中国书法艺术,又推陈出新,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同,也为未来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认知条件。同样,以旅彰文也体现得更为真切。真正的文化自信需要在与以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为载体的文化交流中得到确证。

在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中,充分发挥旅游的独特优势,吸纳和挖掘特色资源潜力,加强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目标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推动实现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的国际表达,充分呈现中华文化和谐、和善、和平、和美的独特魅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工作。无论是做好市场调查,打造适合境外游客的入境旅游产品、线路和服务,还是加大境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统筹用好驻外文化和旅游机构力量,均应如此。

四是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就是对“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生动诠释。面临复杂多变形势,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也需要尽力而为,持续做好各方面工作。即使在受疫情严重影响下,一刻也不能停。从新技术和新媒体赋能,到目的地建设和产品开发支撑;从中外文化和旅游合作机制完善到双边、多边务实合作深化;从国际组织相关规则参与制定到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宣传推广;从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品牌培育到亚洲旅游促进计划稳步推进……所有这些工作,都要求精心策划设计和周密执行。

只有通过付出更多、更艰苦的努力,才能收获高质量的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