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文鹏
各种生活器具一应俱全,谷仓殷实,猪羊满圈……在耒阳市大市镇,当考古专家打开尘封千年的古墓,一件件精心布置的随葬品,将百姓生活微缩于方寸之间。
为配合茶常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省考古所联合衡阳文物部门,于今年3月启动耒阳禁山古墓群抢救性考古发掘。截至目前,考古队已发现了13座古墓,年代初步判定为东汉至六朝时期。
发现大量陶器随葬品,动物模型栩栩如生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植在我们祖祖辈辈的基因里,也铭记在《诗经》这样的典籍中。
在耒阳禁山古墓群中,古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这种美好向往。当考古人员打开墓室,陶制的房屋、灶台、粮仓、牲口圈、食槽,以及猪、羊、狗等动物模型,惟妙惟肖地呈现在眼前,仿佛是一个微缩版的“人世间”。
“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他们照着现实生活的样子,在地底下营建一个虚拟的环境,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够过上美好富足的生活。”禁山考古队队长陈斌说。
截至目前,考古队发现的13座古墓均为平民墓,以东汉时期的墓葬为主,且形制比较单一,仅一座中字型墓为多室墓,其余均为单室墓。
从砖块的大小,看汉晋丧葬习俗流变
汉朝风行厚葬,而晋代以后提倡薄葬。陈斌介绍,这样的风俗流变,在耒阳禁山古墓群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从整体上看,东汉墓普遍比六朝墓规格要大。东汉墓的墓砖大而厚,长度达到40厘米,宽18—20厘米,厚7—8厘米。晋至六朝墓的墓砖较小,长度30多厘米,宽17—18厘米,厚度则缩小到5—6厘米。
六朝墓不仅看起来窄而小,而且随葬品也更少。陈斌说,东汉墓中有大量陶器作为随葬品,而且还有铜器、铁器、五铢钱等。而目前发掘的晋代墓葬中,仅发现两件瓷灯盏。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一段令人动容的亲情故事,也呈现在考古人员面前。在考古工地的一侧,标记为3、9、10号的三座墓形成了“两大一小”墓葬组合,它们朝向一致、风格相同,似乎具有某种特殊的关系。
“紧挨着的两座大墓可能为夫妻墓,下方的一座小墓应为小孩墓。”陈斌推测,这家小孩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早殇,被父母埋在家族墓地内,父母去世又相约葬在同一个地方。
在这三座组合墓葬附近,有一道明显的深沟痕迹,且埋入了青砖作为标志物。考古专家推测,它应是具有分界功能的围沟——这样的分界方式,至今仍在广大农村地区使用。
围沟的出现,说明东汉时期当地宗族意识很强。而考古人员最新发现的墓顶铺沙、封门处火烧痕迹,似乎也在暗示着某种鲜为人知的古代丧葬习俗,有待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期待更多新发现,“解密”古桂阳郡历史
禁山古墓群位于耒水东岸,离耒阳市区21公里,水陆交通便利。
在东汉时期,耒阳为桂阳郡,郡治就在今天的耒阳市区。此次考古发掘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东汉桂阳郡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陈斌介绍,从墓葬的规模、墓砖火候以及整体形制来看,禁山古墓群与中原地区同时期的墓葬十分相近,足以说明当时桂阳郡与中原发达地区联系紧密。
同时,猪、狗、羊、粮仓等随葬品的出土,说明当时耒阳的畜牧业、农业发展较好,已经出现了“仓廪实”的局面。而古墓中出土的鼎、盆、镜、鐎壶等铜器,以及铁刀、五铢钱等,也为研究耒阳古代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考古队正在加快考古发掘的进度。小孩墓中会不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发现,中字型多室墓的主人是哪位权贵?打开一个个尘封的砖室墓,就像是开“盲盒”,我们总是期待下一个惊喜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