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唱韶山

2022-07-25 09:03:24 [责编:唐卓婧]
字体:【

【红色印记】

1925年6月的一个夜晚,毛泽东在自家卧室的阁楼上,主持了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四人的入党宣誓仪式,并成立中共韶山特别支部。这是中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由毛福轩任支部书记。

“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为了入党誓言里的这一份坚守,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早的5位成员,都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牺牲年龄,不到35岁。

英雄的韶山儿女,用鲜血和生命熔铸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

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韶山先后有1700余人为革命献身,有150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

全媒体记者 苏莉 梁可庭

通讯员 肖燕

“金花籽儿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

1925年,24岁的杨开慧随同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办农民夜校,亲自担任教员。很多个夜晚,杨开慧教唱这首韶山民谣。歌声冲破黑夜,传遍韶山。

97年过去,这首《金花籽儿开红花》依然在韶山村传唱。人们为它填上了新词:

“文明实践开红花,一开开到群众家,传新思,引新风,百姓人人夸。”

歌词更替,悄然替换的,是红土地上日新月异的面貌。

歌声流转,永恒不变的,是代代传承的韶山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

一间阁楼,5人围坐桌前,青年毛泽东站在桌子旁,向大家讲述着什么,墙上挂着一面鲜艳的党旗。

7月1日,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阁楼建特支”复原场景前,“95后”讲解员毛敏正为游客讲述支部成立的故事。

毛敏是土生土长的韶山妹子,但直到2018年初进入陈列馆工作后,才真切触摸到那段风雷激荡的革命岁月,与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先烈有了更深刻的连接。

“其实,毛主席以及‘韶山五杰’中的好几位,当年也是‘90后’。”毛敏说,“我的工作,就是讲好那一代年轻人的故事。”

庞叔侃,是“韶山五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和那个年代的许多革命者一样,生命终止在最好的年华。

夏日的阳光穿过繁茂树枝,洒下斑驳光影。庞叔侃侄孙庞可成带领记者来到位于天鹅山的韶山烈士陵园。

沿425级麻石台阶步行至山顶,沿途万籁俱寂。道路两旁,松柏静默肃立。

坐落在天鹅山东侧山腰的“五杰亭”,就是为纪念“韶山五杰”而修建。

“整座亭外型如雪松,以示英烈精神万古长青。”步入亭内,可以看到五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巧合的是,庞叔侃曾经著文言志:“人生在世,当以松柏自勉,造就百折不回之志!”

“伯公被捕之后,遭到严刑拷打,但没有吐露一个字秘密。”庞可成曾听父亲讲过这一段历史,当时,大哥前去探监,庞叔侃挣扎着站起来嘱托:“大哥,莫难过。干革命,就是要流血、死人的!你们要坚持斗争,革命一定会成功的!”

这段历史,韶山学校小学部“庞叔侃中队”的孩子们也耳熟能详。

“我们学校一共有12个‘英雄中队’,分别以毛主席家中牺牲的6位亲人、‘韶山五杰’,以及雷锋的名字命名。”学校大队辅导员邹佳文告诉记者,“英雄中队”1994年创建,已经传承了28年。

五年级学生钟棒正是“庞叔侃中队”的队员,这个被同学们取外号为“棒总”的小男孩,说话“派头十足”,他拉着庞可成的手郑重地说:“爷爷,我将来也要像英雄前辈一样,为韶山作贡献!”

骄阳似火,红旗猎猎,孩子们对这片红色热土的告白,稚嫩而响亮,真挚而热烈。

聆听一段伟人故事,朗诵一首伟人诗词,唱响一曲英雄壮歌,重温一堂理论课程,欣赏一场红色演艺,开启一段红色研学之旅……在韶山,处处都有红色印记,处处都是红色传承。

“每一个红色景点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每一个韶山人都是自觉‘为主席家乡添光彩’的红色传人。”韶山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毛春山骄傲地告诉记者。

敢教日月换新天

从韶山学校小学部步行20分钟,便到了韶山村村“两委”办公楼。

办公楼前有一块指示牌,左边的箭头指向韶峰、滴水洞,右边的箭头指向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早上8时许,前来参观的游客已陆续抵达。

7月1日,在村部办公楼,毛雨时和毛春山正在一起议事。从背后望去,两任书记都腰杆挺直,透着一股精气神。

“村里的重大决策,还是要让老书记做参谋。”毛春山说,“他站位高、有威望,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毛雨时从1983年开始担任韶山村村委会主任,后任村党总支书记。

1983年,韶山村集体收入不足60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仅290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毛雨时带着大家念活“红色生意经”,胡雪梅、毛淑娥、汤瑞仁等一批敢吃“螃蟹”的个体户率先涌现,韶山村走上发展红色旅游的致富路。到201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攀升至16000元左右。

2016年,韶山村坚决拆除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和滴水洞景区外的零散摊位。“依靠这些摊位,过去30多户村民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但景区规划不能停留在上世纪的水平,必须紧跟时代。”毛雨时直言。

“所有的整治行动,党员干部带头,村民心服口服。”毛雨时说。

2017年,毛雨时卸任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时年44岁的毛春山当选。“接棒”时,毛春山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韶山村人过上幸福日子!”

当时正值韶山、韶源、韶北3个自然村合并为韶山村。人数由原来的1500多人,猛增到4600多人,集体经济从原来的富裕变成了“负债”。

韶山村接下来的发展路径该怎么走?是摆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大事。

“合村更要‘合心’!”毛春山率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带领全村老百姓走景区高品位发展道路,接待好来韶山旅游的每一位客人。

在村党委带领下,村里开始探索资产出租、村里入股的新经营模式,通过与文旅广体局、第三方旅游公司合作,引入新的管理经营理念。5年时间,将1400万元欠款全部还清,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2021年达1100多万元。

“力争到2025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0万元。”毛春山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一任接着一任干,韶山村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写下对这片红土地最深沉的告白。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毛主席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韶山市委书记曹伟宏告诉记者,近年来,韶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牢牢把准红色旅游发展方向,深度做好“红色文旅+”文章,加快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教育、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逐步构建起集红色教育、研学实践、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节会赛事、红色演艺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链,在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据韶山市文旅广体局统计,近3年,全市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500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9.86亿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

从老书记毛雨时口中,记者得知,当年的“韶山首富”、毛家饭店创始人汤瑞仁如今仍然在工作,决定前去拜访。

午后,走进毛家饭店,迎面就遇上了汤奶奶:一头银发如雪一般,一件暗红色盘扣旗袍,精神矍铄,让人眼前一亮。

一见面,汤奶奶就给记者亮了一手:记者给她拍照的同时,汤奶奶也在用手机拍记者,一段小视频配上音乐,一个抖音产品即时上线。昵称“毛家饭店90后的汤奶奶”抖音号,已拥有20多万粉丝。

“90后”汤奶奶与时俱进,她一手创办的毛家饭店也一样。

如今的毛家饭店,已经成长为毛家集团,接力棒交到了汤奶奶的女儿毛桃芝手上,打造集餐饮文化、食品加工、工业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毛桃芝说:“在市场经济时代,毛家饭店要走得更远,唯有创新发展。”

放暑假以来,距离毛泽东同志故居仅1.6公里的“梦稀乡宿”日日爆满。

2016年,在长沙工作的沈楚华回到家乡,将自家老房子改建,收集蓑衣、斗笠、风车、马灯等老物件,打造极具“老韶山”独特乡村味道的民宿,不少省内外客人慕名而来。

“做民宿,要有情怀,有温度。”一批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谙熟互联网的年轻人,传承着“接待好毛主席的客人”的信念,也开拓着“我和主席做邻居”的新理念。

他们成立了韶山市旅游民宿协会,抱团发展,培育“忆韶·民宿”品牌,制定行业标准。政府也适时给予奖励扶持。

蓬勃发展的不仅是红色旅游,还有绿色生态农业。

毛泽东同志故居前,游客们在一块青绿色的齐整稻田前驻足。这片稻田,原本是毛主席家的祖田,现在的耕种者,是“新农人”李定洪。

2010年,李定洪成立韶山市祖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祖田米”品牌。年产2吨多的“祖田米”作为“韶山特产”向游客销售。近几年,他还种出了五彩水稻,“中国梦”“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的彩色字样在祖田清晰可见,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合影留念。在李定洪的巧思下,主席祖田观光农业越来越红火。

韶峰耸峙,喜看稻菽千重浪。

毛春山告诉记者一组数据: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21年村民直接分红及社会保障福利达450万元,七成村民吃上“旅游饭”,全村人均收入达34800元。

行走在今天的韶山村,一幅新时代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房舍俨然,阡陌纵横,游人如织,令人心旷神怡。

新时代的韶山村早已“换了人间”,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的初心与奋斗精神。英雄的韶山人民,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书写新的传奇。

【青年观察】

新时代的“00后”,当肩负时代使命

邓凯(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学生)

此次作为青年观察员,跟随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一起深入韶山村,与以往的旅游观光全然不同。这一次,我得以真切地走进韶山的历史,去了解这个小山村焕然一新背后的故事。

曾经的韶山到底有多穷?有一首民谣是这样形容的:

韶山冲来冲又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

老书记毛雨时告诉我,韶山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几代人奋斗得来的。

97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亲手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点燃了农民革命的星星之火,英雄的韶山人民前赴后继,一千多人为革命献身。

新中国成立后,韶山村的党员干部们始终传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接续奋斗,开拓进取。

今天,“80后”“90后”们成为韶山村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接待好毛主席的客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在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95后”讲解员毛敏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她说,自己的工作,就是“讲好那一代年轻人的故事”。作为新时代的“00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又是什么呢?

结束韶山的采访,我作为湖南省“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的成员,前往500多公里外的湘西州龙山县石牌镇开展支教、社会调查等活动。

烈日炎炎下,走在乡村的泥土地上,汗水湿透衣衫的时刻,我找到了答案:无论将来我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唯有与这片土地紧密连接,脚踏实地奋斗,亲手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方能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