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千余标本 心怀万般深情——73岁老人和他的洞庭湖生物多样性科普馆

2023-04-18 09:20:34 [责编:唐卓婧]
字体:【

全媒体记者 龚柏威

通讯员 黄拥军 刘文锋 王龙

村里的科普馆,并不多见。

在南洞庭湖畔的一个小村里,就藏着一座特殊的科普馆。

馆名“洞庭湖生物多样性科普馆”,馆内展陈的全是洞庭湖的各种生物标本。

一个73岁的老人凭一己之力撑起了这座科普馆,所有标本均系他一人提供。老人叫李文建,是沅江市疾控中心一名退休人员,“一个一辈子也没离开洞庭湖的人”。

4月12日,记者在位于沅江市胭脂湖街道三眼塘村的科普馆内,见到了李文建。

“制作这些标本,一共花了多少年?”“40多年吧。”

“总共花了多少钱?”“不敢算,怕心痛,也算不了,太久了。”

“为什么要做标本?”“我们都是洞庭湖的儿女,她哺育了如此多生命,我想让更多人了解它,保护它。”

简短的问答,传递出深邃如大湖一样的热爱。相信大家也和记者一样好奇,老人贯穿大半生的热爱里,藏着怎样的故事?

“做这些标本,都是为了洞庭湖”

严格来讲,这座村级科普馆水准还有待提高:区域划分不规整,温度、湿度没有控制,展陈标本甚少密封。三眼塘村党总支书记杨建军抱歉地笑着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请专业公司升级改造,预算高达400万元。”

走进科普馆,一个个标本的质量却令人咋舌。飞鸟、走兽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植物标本色泽鲜明、茎脉清晰;牛虻等昆虫标本,能看得清薄翼上的纹路。众参观者啧啧称奇。突然,传来一声尖叫,原来,一个姑娘瞥见数个双眼圆睁、露着排排白牙的豹猫标本,吓得连连后退。

入馆的第一个展位,是李文建亲自布置的,8只兔子标本围成一个半圈,共有华南兔、草兔、垂耳兔等5个种类。他说,今年是兔年,进门就“兔”飞猛进,图个吉利。这其实还含着他的肯定和期许:近年来洞庭湖环境“兔”飞猛进,希望能一直如此。

“做这些标本,都是为了洞庭湖。”多年前,李文建敏锐地察觉到洞庭湖环境在恶化,选择制作标本,来告诫“大湖的子孙们”。作为一名流行病学主管医师,他太清楚标本所含的科普、教学等意义。

“首先,你得有这门手艺。”1975年,25岁的李文建从益阳卫校毕业,分配至沅江市卫生防疫站工作。几年后,他参与由国家、省里先后组织的湖区钩体病流行病学调查,这期间,制作了数百只鼠标本,技艺精熟。

“其次,要有这颗心。”李文建说,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靠湖吃湖”的人开始迷失,围湖造矮围、张网捕鸟等再也行不通了。“我儿时记忆中的洞庭湖一点点模糊了,真的仿佛听见她在呻吟。”

制止、规劝无济于事,李文建忧心忡忡。一次,他在野外采集田鼠标本时,偶得一只因误食带农药谷种而死的画眉鸟,李文建习惯性地将它带回家,制作成标本。当画眉在他手上“复活”,李文建豁然开朗:“标本是什么?标本是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从此,他坚持取材洞庭湖生物,自费制作标本,以求唤起更多人保护大湖。

“一个物种只能见到标本了,不止有遗憾,我们应该深入想想,人类破坏了动植物们的生息地,给自己的生存又能留下多少空间?”李文建曾经在自己举办的科普活动中,屡次向参观者提问。后来,他把这话连同标本一起,展陈在科普馆。

“这是份庄严的任务”

科普馆里目前展陈有600余种生物标本,因场地偏小,规划不科学等原因,剩下的还有约400种没有展出。但这已经让人目不暇接了,中华秋沙鸭、松雀鹰、翠鸟等等,仅洞庭湖鸟类就有80多种。记者注意到,这其中还有一些是珍稀动植物。

李文建说,这些标本有的是工作需要,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时,捕捉到昆虫和啮齿类动物,使用完后制成的标本;有些是从市场购买、从餐馆“抢救”回的已死亡鸟类、走兽和鱼,还有极个别是单位委托制作。

沅江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站站长熊立先介绍,据他们掌握的情况,李文建的标本部分制作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制订,老百姓对珍稀动物的认知空白,野生动植物保护没有规范性法律法规文件,李文建在这个时期自掏腰包从民间购得野生动植物,并不违反相关规定。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李文建取得了《湖南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经营许可证》,将范围为国Ⅱ、省重点、三有动植物死亡个体制成标本,用于公益科普展览和宣传,符合法律法规。

2016年7月30日,沅江市林业局委托李文建制作、保存、维护一对雌雄麋鹿标本。当年7月,洞庭湖突涨大水,一对雌雄麋鹿来不及逃跑,被水淹死。林业局在完成了所有程序后,找到李文建。

这是两个加起来超过400公斤的大家伙。按要求,李文建只能单独完成。“杀头牛也要几个人啊!”李文建苦笑,但他内心却很激动,“这是份庄严的任务”。

制作标本,昆虫最容易,其次是植物,一片树叶夹在厚厚一摞吸水纸中压制,至水分适中即可。动物标本制作最繁琐,消毒、称重、测量,然后选择隐闭(腹部)解剖,掏空内脏、骨骼、肌肉后,防腐,最后填充、缝合、整形。

“这些程序不是连贯的,就好像粉墙壁,要等墙腻子干了,才能刷墙漆。”李文建介绍,动物个头越大,标本制作的强度就越大。一般人制作一只兔子标本,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时间。

约一个半月后,这对麋鹿又重新“站”了起来。人们看到成型的标本,惊呼李文建手法的神奇,却不知其中艰辛。当时,正值炎夏,酷热难当,狭窄的空间内,消毒剂的气味,异常刺鼻。李文建抓紧作业,争分夺秒,“如果尸体腐败了,标本就做不成了”。

在制作填充雄麋鹿内脏的钢架时,电动工具的切割片破碎飞溅,在他左腿上冲出了个窟窿,血流不止。为了抢时间,李文建硬撑着没去医院,自己给自己缝了3针。

当这对栩栩如生的麋鹿标本展现在世人面前,李文建感到一切辛劳苦痛,都随汗水挥之而去。

“它们来自于洞庭湖,应该永远属于洞庭湖”

当杨建军对展馆目前的状况表示遗憾时,李文建冲他连连摆手。他悄悄地告诉记者,杨建军也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

3年前,投资5亿元的洞庭乡愁红色旅游项目落户三眼塘村,不久后,两人实现双向奔赴,三眼塘村建设洞庭湖生态科普馆,李文建提供标本。

在此前,已经有邻近县市的单位看中了李文建的标本,并愿意给他一笔丰厚补助。李文建最后还是婉拒了,“它们来自于洞庭湖,应该永远属于洞庭湖。”李文建说,杨建军告诉他,科普馆能丰富基层文化供给,发展成热门打卡点,带动人流,助推乡村振兴。

“这就让标本真正‘活起来了’!”李文建说,以前他的想法还只停留在标本的环保意义上,每年科普日自费制作展板、带上标本出去展览,以加深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认同,却从未想过在基层文化供给、乡村振兴上也能产生作用。

让老人欣慰的是,洞庭湖的环境如今一天比一天好。近几年,他在湖洲中先后观察到了中华秋沙鸭、麋鹿、白鳝等,“感觉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喜不自胜”。

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副局长谢雪庚介绍,沅江南洞庭湖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明显,飞鸟由以前的3万多只增加到近10万只;麋鹿从最初4头增至现在170头;长江江豚从6头增至现在100余头,湿地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生态的改善,得益于像老人一样热心环保公益的人们凝聚的合力,更源自各级广大党员干群对“两山”理念的笃定践行。不久前,沅江市主要领导考察了科普馆,对李文建的坚韧、执着、家国情怀表达敬意,并为科普馆的提质改造规划路径,作出工作安排。李文建感觉越来越有动力了,“我是一名老党员。从控制钩体病、血吸虫,到守护绿水青山、脱贫攻坚,还没有我们共产党人打不赢的仗,乡村振兴肯定也会捷报频传。”

除了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之外,李文建还有一个小心愿。他的妻子是长沙下放的知青,书香世家,为了爱情,一辈子就留在了沅江。如今年老多病,李文建虽然一直陪伴照顾,却总想着更好地慰藉老伴的心灵。有个愿望,他一直藏在心底:很希望科普馆能冠上妻子朱绮芬的名字。

说这些话时,年逾7旬的老人双颊泛红,像个害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