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上新了!《湘遇·桃花源》请君重回文华班 期待与你再相逢

2023-05-19 18:24:27 [来源:新湖南] [责编:唐卓婧]
字体:【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古风歌曲《赤伶》里,伶人舍身殉国的故事让人动容。这样的传奇,在常德桃花源景区五柳馆得到更为生动的全景式演绎。

5月19日,微时空行浸式互动体验剧《湘遇·桃花源》在桃花源景区升级复演,蛰伏数月,屡经打磨,期待与君再相逢。

八鞭子打出一段传奇

一鞭,不孝父母者,不唱!二鞭,抛妻弃子者,不唱!三鞭,贪官害民者,不唱!四鞭,烧杀抢掠者,不唱!五鞭,卖国求荣者,不唱!六鞭,不敬师长者,不唱!七鞭,杀人害命者,不唱!八鞭,欺压百姓者,不唱!

剧目的开端,是一个小孤儿被收养他的纤夫们送到文华班拜师学汉剧。师傅收徒的见面礼,就是八鞭子。

在战火纷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孤儿是怎么活下来的?

八鞭子打在孤儿身上,烙进他心里了吗?

文华班里数年如一日的历练,最后他能成角儿吗?

面对民族危难、国家危亡,身为伶人的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

这些问题,都等着你来一探究竟。

“故事是虚构的,但不少细节来源于真实的历史。”导演袁龙介绍说。剧中文华班,在历史上确有存在,是常德汉剧“四大名班”之一。战争年代,这些戏班积极参与抗日宣传和劳军募捐演出,展现了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八鞭子”正是浓缩了这些情怀和义举的象征性表达。

撕开民族的伤疤,透过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与抉择,《湘遇·桃花源》用一段凄美壮烈的传奇,为我们解答:世外桃源安稳幸福的生活究竟从哪里来。

行浸式感受老常德风情

导演袁龙把《湘遇·桃花源》定义为一部微时空行浸式互动体验剧。

行是行走,观众不是束缚在椅子上被动地观看,而是以看戏人身份被迎进门,可在院落中走动、探索。学徒练功、戏子上妆、绑腿、跷功……一地一景,移步换景,同一批观演者,站到不同的位置,透过不同的视角,所听所看所感皆有不同。

浸是沉浸,演出充分调动观众感官。除了视听,还能品尝擂茶宴、钵子菜,触摸文华班的一门一窗,一墙一柱。此时此刻,观众仿佛身处上个世纪的的老常德。

短短45分钟,如何让游客尽可能广泛深入地了解常德文化、桃花源文化?袁龙率团队到常德各地采风,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体验沅澧大地风土人情。常德汉剧、沅水号子、擂茶饮食、桃源刺绣等,被巧妙地融合进剧场表演中。

“在采风中,我们了解到,常德地区拜师收徒要摆收徒宴。好!那就摆宴,在场大伙儿都是座上宾,在观演过程中就能小尝常德本地特色美食。”袁龙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湘遇·桃花源》配乐的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知名音乐制作人张渠。“张渠老师为北京冬奥会、春晚,还有河南卫视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创作了大量经典配乐。”袁龙介绍说,他为《湘遇·桃花源》创作的音乐,浪漫唯美、动人心魄,进一步提升了剧目品质。

《湘遇·桃花源》面世首秀是在2021年。从剧场改造开工,到剧目成型上演,只花了40天。

但创作并没有就此结束。袁龙每天都守在剧场,带着创作团队现场观剧,不断打磨优化,整改升级。

“这一次重新上线演出,和之前比有不少调整。比如,我们修改了部分角色的名字,修改了很多台词,在保留地方语言风味和面向全国观众做到通俗易懂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年轻人们上战场前留遗言的部分,表达更加生活化具体化,战士们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袁龙说,相信改动后的演出,能带给大家更好的观剧体验和更深刻的感触。

蛰伏,为了更好的遇见。5月19日,2023年桃花源文化旅游节开幕当日,《湘遇·桃花源》升级复演。请君重回文华班,期待与你再相逢。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姜鸿丽

(一审:唐卓婧 二审:王士雄 三审:康蒙)

(一审:罗江龙 二审:蒋俊 三审:王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