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廖诗卉 李小微
近年来,以深度体验和实践学习为目的的研学旅游不断升温,已成为文旅市场的新蓝海。桂阳县积极探索“研学+旅游”融合模式,点亮文旅之光,大兴研学之风,打造研学旅行“金字招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千年古郡”焕发新活力,“蝶变”新生。游客们在这片土地上探秘“古郡”文脉,感知千年传承。
千年文化 研学历史文脉
“感觉太震撼了,早就听说桂阳是‘千年古郡’,我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独特的开城门仪式,没想到会以这么盛大的仪式来迎接我们,非常荣幸,不虚此行!”6月5日,“研学充电 郴州相见”--郴州市 (桂阳) 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桂阳文化园研学营地开营。
桂阳文化园古郡城旌旗飘扬,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伴随着阵阵威风的鸣铜钦、击鼓声响,三十二名旌旗兵、将士或手拿旌旗,或手持长戟自城门两侧列队恭迎。金龙蜿蜒起舞,雄狮辗转腾挪。气宇轩昂的“赵子龙”、郡守献上迎宾辞赋:“大开城门!喜迎宾客!”首批来自深圳市研学团队的师生、活动嘉宾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千余人由“赵子龙”将军、郡守、旌旗兵引入城门。
桂阳自汉设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历为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的重要地方治所,素有“楚南名区,汉初古郡”“三国名城”之称。近年来,桂阳县先后投入6亿元,建设了占地216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桂阳文化园,这是湖南省第一座以展示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公园,重现了“千年古郡”的巍巍大观。
秦砖汉瓦,古风潇潇。桂阳文化园的核心区——文化园古郡城仿照古城旧制而建。牌楼、屋檐、横梁的图案都是由彩画师手绘而成,再现了古郡城的古色古香。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气势如虹,壮美如画。古郡城建有四大城门,即东门“朝阳门”、西门“聚宝门”、南门“迎薰门”、北门“拱极门”。每当夜幕降临,夜色下的桂阳文化园古郡城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古典建筑与现代灯光的交汇,演绎出古城独特的韵味。迈入城中,恍若穿越千年,与先贤隔空对话,邀约对酒当歌。“来到古郡城里,像是来了一场时空穿越,能够在一砖一瓦、一楼一阁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是太惊艳了。”广东游客吴娟说道。
挖掘历史底蕴,重现历史古城风貌。如今的文化园古郡城内,建有文庙、昆曲馆、博物馆、古戏台及民俗文化商业街等仿古建筑,“湖南省十大地标建筑”、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也是目前郴州市最大、最具特色的研学营地。“目前,桂阳文化园古郡城研学营地已开发 1112 个床位和 1200余个餐位。经后续改造,最大同时将可容纳2000余人研学,年接待量可达40万人次。”桂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夏红介绍道。
寓学于趣 研学非遗故事
6月10日,在桂阳县文化园古郡城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14个非遗研学馆吸引了近千名研学师生,前来解锁非遗密码。
“我们仍然沿用了东汉蔡伦造纸术,传统手工制作,制成的纸薄厚均匀、色泽温润如玉,柔韧性好、吸水性强......”桂阳是造纸术发明者蔡伦故里,在古郡城的造纸馆里,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人周世贵熟练地展示着造纸技艺,学生们跟随讲解和演示,学习摸料、抖踩、打浆、捞抄、 晒纸手法,体验亲手“抄”出纸的乐趣,感受蔡伦古法造纸的独特魅力。“我觉得造纸术非常伟大,它是四大发明之一。我在书籍《万物发明指南》中了解过造纸术的过程,很感兴趣。今天自己能够体验造纸术的全过程,非常高兴,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阙文鸿说。
桂阳陶瓷烧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陶器馆内,各类精美的陶杯、陶壶、陶罐琳琅满目,非遗技艺演绎着陶器原始之美。学生们聆听桂阳制陶历史和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在传承人的指导下,用水彩、雕刻的手法在陶杯上勾勒描绘,纤毫间韵味终显,粉末间生机无限。一件件独特的作品在灵动的双手中演变而出,古典陶艺“百花齐放”。“这节陶艺课上,我了解到一件陶器的制作需要倾注匠人的灵感、汗水,也零距离感受到了陶器的造型之美、雕刻之美、釉色之美。今天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我的陶杯上画了一朵荷花,非常美,体验到了非遗技艺深厚的文化魅力。”学生温心怡满意地向笔者展示了自己的陶器作品。
“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昆曲《牡丹亭》、汉服走秀等精彩非遗文化展演,剪纸、拼布等工匠技艺的传承,米塑、茶艺、灰水粽等传统老味道的美食,都诉说着文化传承延续的脉络。学子们还可以在古郡城文庙内着汉服、正衣冠,拜谒孔子,诵读《论语》,传承尊师尚学的中华传统文化。
赏“古韵”大戏,学非遗技艺,赏非遗产品,品非遗美食,大家感受着璀璨的中华文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活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桂阳县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利用,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目前,桂阳县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3项,市级10项,县级48项。
岁月如歌 研学行走课堂
“在宝山的采矿史上,隋唐朝代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唐代金属矿开采以地下为主,且规模较大,上下采场分为多层,以井巷连通,采掘深度距地面百余米......”
暑期将至,位于桂阳县的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迎来研学客流高峰。在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的井下探秘区,古代采矿遗址、现代采矿遗迹、色彩斑斓的孔雀石、晶莹剔透的冰晶针、刺激的矿井探险、古窿洞奇观、高大的采矿竖井……极富矿山特质的旅游景观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
大家坐上游览小火车,穿越时空隧道,体验井下景区的纵横交错、幽深曲折。从汉代的火爆采矿工艺、隋唐采矿工艺、宋元支护方式,到现代采矿技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
走出矿井,国内罕见的露天单体采矿区和中国最大的铜钱币雕塑——“桂”字开元通宝给游客们带来别样震撼。铜钱币雕塑总高27米,其中铜钱币直径24米,厚4.2米,甚是壮观。大家还可以在景区体验非遗拓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天带着孩子来研学,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铜钱币,感觉很壮观。体验了拓印,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桂阳的采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愧是‘千年矿都’。”游客李斯说。
桂阳宝山采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是多个朝代的官家炼银、冶铸之地。近年来,桂阳县累计投入2亿余元对矿山进行修复,依托宝山悠久的矿冶历史文化,精心打造了湖南省首个工矿旅游项目。如今,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先后获批国家级矿山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慕桂阳“千年矿都”之名而来,踏上穿越“地心”的探宝之旅,体验穿越千年的“矿”世奇缘。
此外,桂阳县还拥有湘南地区最多的古戏台,全县300多座明清古戏台普遍得到修复,100余座承担起乡村课堂研学功能,古戏台成了游客们饱览文化的窗口,展现生活的舞台。
桂阳古书院也别具一格,仅明清时期就多达50多座,最为著名的振南书院、船山书院、鼎山书院、养正学堂、香山阁屹立在桂阳每一个古村落之间。一座座古老的书院,青砖青瓦,飞檐翘角,如同清新的水彩画中突然来几笔素雅的勾勒。一堵青墙,一扇木门,几间教室,一群孩子,一阵此起彼伏的读书声,稚嫩而整齐,每一处都充盈着书的芬芳,如诗美好。
桂阳还立足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大力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一馆两线七个基地”,”夜宿梨山 秋毫无犯”“欧阳海舍身推战马”等红色故事讲得活、红色资源有生机,大家在“行走的课堂”中开阔眼界、汲取知识,厚植家国情怀。
四季如诗 研学山水画卷
以山为体,以水为容,赋予了古郡桂阳得天独厚的灵秀,2000多公里的版图上,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桂阳农科所,春天,樱花染春漫山灿,千亩花海醉春光;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游人赏葵品秋色,百花深处醉蝶香;冬天,漫山红遍层林染,枫叶红于二月花。
西河湿地公园(桂阳段),漫步百米花海行道,欣赏白鹭曼舞翩跹,打卡彩虹桥、鹭山恋、人生驿站……和谐村里游人如织,欢声笑语回荡山间。
桂阳扶苍山,扶苍之巅映山红,奇险灵秀美如画。高山杜鹃花从山脚向山顶蔓延,灿似彩霞。山腰谷地间,村庄星罗棋布,在山阴处随着光影的变化美轮美奂。一山耸立,万山拱卫。山峰之间,“孝子辞行”、“团石山”、“三重塔”、“仙人游山”等巨石造形奇绝,三步一景,五步一画。
湖南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碧波荡漾,一条玉带斡旋山间,成千上万候鸟翩跹在舂陵江畔,舂陵碧波漾,飞鸟云上来。
桂阳县还推出了“观看一场汉代礼仪、诵读一堂国学经典、走进一处乡村课堂、共演一出互动大戏、珍藏一枚桂阳古币、聆听一个红色故事、领略一方非遗风采、品尝一番桂阳味道、同唱一首青春之歌、留存一段郴州记忆”的“十个一”研学活动。
如今在桂阳,推开一扇门窗,就看到一段故事;踩动一块石板,便翘起一段历史,一步一风景,一寸一熏陶,千年古郡文化历久弥新。
责编:罗徽
一审:罗徽
二审:李秉钧
三审: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