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龙吟 乡土之韵

2024-03-01 09:30:28 [编辑:唐卓婧]
字体:【

田茂军

又是一年龙岁至,湖湘龙吟正当时。

龙作为文化图腾,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崇拜对象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载体。

有专家指出,龙的产生与农耕文明的出现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远古农耕,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人力无法控制自然灾害的无情侵袭,便想象和创造某种神灵予人帮助和护佑。南方稻作民族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水稻收获的丰歉依赖于水。于是,在民间的信仰中,龙就被塑造成掌管水利的“水利部长”,民间名之为“水神”或“龙王爷”,且建庙祭祀,生成一系列“求雨”“袪旱”的民俗仪式。

湖南自古以来,就是长江流域主要的稻作生产区。湖南洪江高庙遗址的祭坛和出土白陶上的大口獠牙龙,澧县孙家岗遗址中的龙形玉佩以及不远处城头山遗址古稻田及祭坛的考古发现,为长江流域新石器时期龙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现实依据。

湖南民间传说中,龙舟起源与屈原投江建立了世俗化的逻辑联系。这当然不是历史的真实。龙舟产生的时间也未免太迟,它只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一个爱国主义诗人的崇拜和怀念之情的表达,也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再建构。

屈原被放逐到湖南以后,行吟沅湘之间,学习和参与民间巫傩活动,创造出“楚辞”这一新的诗体,写作出《离骚》《九歌》《天问》《国殇》等不朽的诗篇。《离骚》中屈原写到了飞龙、蛟龙、玉虬。“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这些诗句,显然为现实的龙舟装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蓝本。

20世纪70年代初,长沙战国古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画面展现了象形龙舟,专家认为这是湖湘文化中最早出现的龙舟形象。这说明在屈原之前,民间已有龙舟及相关活动的产生与传承。因此,先秦时期,湖南龙舟文化的滥觞,与南方的稻作文化中水神崇拜相联系,与现实中的江河舟楫融为一体,并从精神层面上塑造出龙的系列地方形象。

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南的龙舟造型和制作是最为丰富多彩的,有纸扎龙,有草编龙,还有香火龙、城步吊龙、汝城香火龙、湘西的钢火烧龙等。除端午节龙舟竞渡与纪念屈原有关之外,湖南各地的龙活动,已然成为年节中的重头戏,成为全民参与的传统竞技和体育健身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在湖南境内,龙文化系列活动的举行有着严格的时间规约性。比如龙舟赛,都在端午节或前后几天举行。有的分为五月初五的小端午和五月十五的大端午。湖南著名的龙舟竞渡活动有汨罗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已经举办了很多届,成为湖湘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其他著名的龙舟赛有沅陵传统龙舟大赛、道州龙船赛、麻阳龙舟赛等。很多地方的龙舟活动都成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谓万人空巷,全民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般而言,赛龙舟是顺着河流的流向进行,或顺流,或逆流。而在怀化沅陵和湘西浦市,这里的龙舟赛,却是横江竞渡。我熟悉的浦市,舟上划手,并列两排,36人,加上指挥、舵手、鼓手,近40人的大队伍,选手分工合作,靠下水一侧的划桨手需要更加用力。浦市龙船赛最热闹的那天是农历五月十二,因为这一天也是浦市的赶集日。比赛以村寨为单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外打工的都要回家参加龙舟赛,为村里的荣誉而战。比赛取得胜利,杀猪宰羊,全村人狂欢。如果失败,也不服输,来年再战。湘西民谚云,“浦市的龙船,镇筸的兵”,是说浦市的龙船特别有名,凤凰(清朝称镇筸)的士兵特别勇敢。

湖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围绕龙的文化活动,是随着春夏秋冬时序传承的,体现出浓郁的民俗之美和乡土之韵。比如,每年的农历二月或十月里,湘西苗族举行的祈福活动中,要举行“接龙”仪式,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参加,还要推选出“龙公”“龙母”。他们穿着接龙盛装,在苗族法师巴代的带领下,敲锣打鼓,一路逶迤,前往村里的古井(龙神的家)。村民敬龙神,先念接龙词:太阳红彤彤啊,五方五位的龙神啊,我们要接您回家。您要保佑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啊五谷丰登,保佑全村子孙兴旺啊步步高升。然后取一罐井水,打着黑布伞归家。

在永顺土家族地区,每年春夏之交,要举行舞稻草龙活动。村民用稻草搓绳,再编结成九节长龙,先到村口的土地庙敬土地神,请龙神。然后到稻田田坎上舞龙,这也是祈求稻谷丰收的农耕民俗仪式。秋天稻子成熟了,收割的时候,村民要举行龙谷节。收割之前继续舞稻草龙,感谢龙神保佑,喜迎丰收,祈求龙神保佑,年年大丰收。在那些金黄稻子的映衬下,秋天的田野,龙腾人跃,欢声笑语,呈现出一派热闹喜庆的乡村场景。

湘西苗疆边墙有一个清代的屯兵古堡,名为喜鹊营。这里是苗、汉、土家等多民族的集聚区,外来的汉文化与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演化出了元宵节的钢火烧龙活动。钢火烧龙,史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湘西最具狂欢特色的闹元宵民俗节庆活动。钢火烧龙一般在元宵之夜举行,小伙子赤膊舞龙,烧龙人举着土造的竹筒“钢火”,向舞龙人喷射火星。舞龙小伙毫不畏惧,在烈火沸腾中,翻滚挪跳,仿入无人之境。烧龙包括扎龙、请龙、祭祀、制药、烧龙、送龙等环节,体现了多元一体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并存,在当代具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作用,是湘西极具特色的集体民俗文化活动,被誉为“男人的成人礼”。

写作此文的时候,刚好收到来自南岳衡山年轻的剪纸艺术家肖焕的剪纸作品,红色的画面中,两条龙翩翩起舞,组成一个舒朗的福字,福字内还隐藏着南岳的祝融峰、水帘洞等景观,正是龙年应景的剪纸佳作也,我要把这个美好之“福”,送给所有的读者朋友!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审:谢振华 二审:余画 三审:谢峰)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