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寨非寨“百花寨”,育得漫山百花开

2024-06-18 09:52:08 [责编:唐卓婧]
字体:【

企业家姚社初从北京回到家乡安化,打造茶旅文康一体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邢玲 杨军 张佳伟

这是一个寨:因为它的本名,就是安化县滔溪镇百花寨,相传元末明初陈友谅残部在此安营扎寨;

这又不是一个寨:因为百花寨里没有寨,有的是黄永玉艺术珍藏馆、黑茶一号仓、古木奇石馆……

这里,其实是返乡企业家姚社初将私有变共享,打造的一个四季有花、处处有景的茶旅文康融合项目,意在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仲夏时节,草木葳蕤。记者走进大山深处,一探似寨非寨“百花寨”的独特之处。

这里有一座黄永玉艺术珍藏馆,展陈290多件珍品

“我决心回来建设家乡,受黄永玉影响较大。”6月17日,湖南安化百花寨茶旅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社初向记者介绍说。

年近古稀的姚社初,早年从部队退役后,在北京创办多家企业。

他与黄永玉初识于2002年,两人一见如故,赤诚相交。

“交往中,黄永玉的话题总离不开家乡凤凰,他还捐建‘风、雪、雨、雾’4座风雨桥方便家乡人民。我就想着要把自己这些年收藏的黄永玉的艺术珍品带回家乡,造福乡亲。”姚社初说,回安化滔溪建黄永玉艺术珍藏馆,是致敬,更是传承——传承艺术精神,传承这份热爱家乡的情怀。

2024年5月1日,黄永玉艺术珍藏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展陈黄永玉作品290多幅,有油画、国画、木刻版画、书法等艺术珍品,也有对联、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珍藏馆一经开放,惊艳众人。广东游客谢启文慨叹:“没想到在大山深处,有这么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氛围,十分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珍藏馆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瑛主创设计,巧妙融合黄永玉荷花图意境、美术馆流线设计和湖南本土经典大尺度坡屋顶等元素,依山而建,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去年,该设计方案获第十二届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赛设计组一等奖。

这里有近千棵古茶树,还有10008支千两茶和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四万两黑茶

安化是中国黑茶之乡。“如今安化黑茶在外头有名有号,但还不够。家乡这么好的东西,我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姚社初说。

他在百花寨建起一座以“黑茶和黑茶文化”为主题的民间黑茶文化博物馆——黑茶一号仓。

进入黑茶一号仓主仓,映入眼帘的是4支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四万两黑茶,顶天立地。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10008支安化千两茶整齐陈列在一号仓内,如同威严矗立、等待检阅的士兵。满仓浓郁的茶香,让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深呼吸。“跟秦皇兵马俑坑一样壮观。”长沙游客庄萌惊呼。

“我计划在百花寨建两个研究室,邀请刘仲华院士团队进驻,主要研究安化黑茶和古茶树茶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姚社初说,安化茶似药非药的好处,他希望通过科学论证让更多人享受。

用什么样的茶叶,能让安化茶香飘更远呢?百花寨“古茶园”给了答案。“我们从古茶树上采摘茶叶制成茶,500克卖出4万元。”姚社初介绍。

出得一号仓,“古茶园”近千棵古茶树就错落有致立在山边。“身高最高的近4米,年纪最大的1000多岁。”提及这些,姚社初眼神里满是珍爱。

“用汉白玉镶嵌的‘古茶园’三个大字,还是书法名家何满宗先生题写的呢!”游客李劲是资深书法爱好者,一眼便认出来。

姚社初传播安化黑茶的匠心,若此。

百花寨项目,给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北京商海打拼多年,姚社初早已实现财富自由。如今掏出毕生积蓄,回大山深处打造旅游景区,5年不到已花费8.3亿多元。这还不是全部,姚社初直言,“要建到我理想中的样子,可能还要投7亿元。”

有人不解: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文旅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姚社初这次不是什么高明的投资。“我做好了今生都收不回成本的打算。”姚社初的话,更多的是决心。

“建设家乡,总得要人带头。”姚社初的想法极为朴素。

其实,回报并不遥远——

百花寨项目所在地滔溪镇滔东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和良介绍,社区有110人在百花寨茶旅文化公司就业,一个月仅工资收入就有36万元;百花寨项目进驻后,社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2年的1.3万元增至2023年的3万多元;滔东社区居民通过林地流转、就地务工等途径增加收入,3年来年均新增存款总量超1000万元。

还有一组数据可见一斑:百花寨旅游景区自去年9月29日试营业以来,接待游客268万人次,一些新潮的零食店、餐饮店也把分店开到滔溪镇上,3年新增20家。

姚社初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百花寨项目有了具象的路径:盘活乡村自然、文化资源,强化景区带动、节庆拉动、文旅互动,让当地群众“动”起来、文旅资源“活”起来、旅游消费“热”起来,走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既富“口袋”也富“脑袋”的发展之路。

如今,黄永玉先生的珍品留在百花寨、千年古茶树种在百花寨,还有来自西班牙、巴西等全球多地的根雕、阴沉木、橄榄树等在百花寨集合,可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百花寨,漫山遍野、“百花”盛开,名副其实。这种回报,又何尝不是巨大的?

这么一算,姚社初已经赚了。

(一审:夏博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