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公元前490年,斐迪庇第斯狂奔40余公里,将雅典军队战胜波斯军队的消息传回了他的城邦,力竭而亡。
斐迪庇第斯不仅仅是创造了一项名叫马拉松的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他给战争带来了一束和平的光——在某种程度上,体育可以消弭争端。
人们厌倦战争,渴望和平。和平如何而来?尊重、包容、公平、团结……这些,体育能够提供。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诗歌《体育颂》中写道:体育,你就是和平!
1889年,他借助巴黎世博会发起一系列关于体育与和平的大会。这颗“种子”在1896年长成了首届现代奥运会,马拉松在首届奥运会便被顾拜旦纳入。
2500多年后的今天,马拉松名将基普乔格站在巴黎奥运会马拉松赛道31公里处,39岁的他无法坚持,等他身后所有选手超过他后,宣布退赛。这是尊重。
我们要感谢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向世人展现出的包容性。世界很大,不同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族群、习惯、文化。每个族群都是精灵,值得被爱护;每一种文化都充满智慧之光,值得被尊重。
这些人中的体育精英,从世界各地齐聚巴黎,在共同的规则之下,展开竞赛。
“中国人练100米自由泳没有前途”言犹在耳,潘展乐就在巴黎奥运会拿下这个项目的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荷兰选手西凡·哈桑在40公里后,连超5人,夺得巴黎女子马拉松冠军。
更高更快更强,这些不断挑战极限的瞬间令我们热血沸腾。而有时候超越自我比超越对手同样令人动容,同样展现体育的本真。
马绍尔群岛,也许90%的人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哪里。当他们的举重选手马思林恩·萨瑟在前两把失败,第三把奋力举起94公斤时,我们与现场观众一样为她送上掌声,祝贺她在奥运会留下有效成绩。
1968年,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参加马拉松比赛中受伤,他没有退赛,缠着绷带、拖着流血的伤腿一瘸一拐跨过终点线,他说:“我的祖国从两万多公里外送我来这里,不是派我来听发令枪声的,而是要我来冲过终点的。”
2022年女子自由式摔跤世界杯上,中国选手冯泳欣战胜阿塞拜疆选手,当裁判宣传她获胜后,她来不及庆祝,跑上前背起受伤的对手走下场地。
这些时刻已经超越了体育,闪现着自强、尊重、包容、友爱、互助的人性之光。2021年,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世界依然充满龃龉和撕裂,我们像以往任何时候一样需要体育之光。
对于个人来讲,也是如此。
下班之后,打开一瓶啤酒,或点上一杯奶茶,打开电视,等待一场比赛开始……对于很多人来说,每逢世界大赛,沉浸其中似乎有了一种与现实拉开距离的逃离感。
但比赛终有结束的时候,终场哨响起,我们又要回到现实世界。与其说是一场逃离,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人们对本性的追求,是一次吸取力量重新出发的休整。
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后,央视解说员贺炜说:“我们为什么深爱足球这项运动?因为它不仅展现了球员们励志的奋斗故事,还寄托了我们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无论你今晚支持的球队是胜是负,都希望今天晚上的感悟,能够帮助你勇敢面对明天早上推开门之后真实的生活,这才是这项运动真正的魅力。”
我想,这也是奥运会的魅力,体育的魅力。让体育精神指引我们,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