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在《湖湘二十四节气图·立冬》宝庆烙画作品上,历史古城邵阳的竹刻工匠正忙着伐竹取簧,制作初坯。
“竹簧作为竹刻、烙画等多项非遗技艺的原料,要在立冬之后砍伐采集,才不会发霉、生虫。”继《湖湘二十四节气图》后,宝庆烙画代表性传承人唐文林、王艳萍夫妇于近日完成新系列作品《湖湘360行》的创作,以281幅烙画展现湖南传统老手艺、老行当。
小人书摊、拖板车、收破烂、当铺、卖柴火……你还记得哪些老行当?为了记录保存湖南的百行百业,唐文林、王艳萍夫妇耗费近十年时间收集、整理、走访、调研,先后烙制《湖湘老手艺》《湖湘老行当》,“作品涵盖的内容与湖南的历史、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这些过去的美好记忆值得我们记录并传承发展下去。”
“这一系列作品结合了两项非遗,除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庆烙画本身,还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手工抄纸。”唐文林告诉记者,宝庆烙画的载体从传统的竹簧到现在以竹纸为主,不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多形式呈现湖南非遗的特色,还便于推广和流通,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一幅烙画要经历采风写生、设计草稿、拷贝、烙画、装裱等步骤。其中,烙画需用炭火、油灯、烟灯炙烤加热烙铁,在器物上烫烙图案,亦称“火针刺绣”。不过,随着载体的变化,绘制的工具、手法等也有所变化。
“与北方的木板烙画、葫芦烙画、皮革烙画不同,宝庆烙画以竹烙画为主,黄橙色为主色调,运用国画技法,题材囊括了花鸟、山水、建筑、人物等内容,风格细腻,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唐文林表示,这也离不开电烙笔的使用,它可以更加便捷地控制烙画的温度、速度、力度、角度。
“一旦开始烙画,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正如唐文林所坚持的,宝庆烙画一直走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此次推出新作,即是对之前作品《湖湘老手艺》的积累整理、丰富扩充。
同时,唐文林还凭借高校教授的身份在校园内教授非遗课程,带领学生参加专业展览和比赛,把非遗送到年轻人的身边,又把课堂作业送进非遗馆,推动知识与技艺、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
如今,宝庆烙画有了更多新颖的表现形式,或与湖南风景名胜、农产品地理标志、美食小吃相结合设计多批文创产品,或融合科技手段推出数款3D数字藏品,或将烙画烙于实用器物上增加非遗的使用场景。
谈及未来的创作方向,唐文林设想道:“围绕湖湘文化,接下来还会创作更多作品进行宣传,比如文夕大火前的长沙全景图、资江水运全景图、历史老街全景图……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不够用!”